3水合物藏分布及产出特征 钻探取心结果表明,5个站位的钻井(GMGS2-16、GMGS2-05、GMGS2-07、GMGS2-08、GMGS2-09)均不同程度地发现了水合物,以块状、层状、团块状、脉状及分散状等自然产状赋存于粉砂质黏土及生物碎屑灰岩中(图7)。另外,还有3个站位钻井(GMGS2-04、GMGS2-12、GMGS2-01)的测井资料显示声波速度和电阻率存在异常,据此推断存在分散状水合物(图8)。据孔隙水Cl-浓度含量推算,水合物饱和度介于45%~100%,水合物中甲烷气体含量超过99%,为Ⅰ型结构水合物。 3.1垂向分布特征 依据上述5口井的钻孔取心、3口井的测井解释结果,绘制了研究区含水合物钻井的联井剖面(图8),其水合物层及自生碳酸盐岩等特殊沉积层如图8所示。具体情况描述如下: 1)GMGS2-16井。水深871m,共发育两层水合物:15~30mbsf(metersbelowseafloor,海底以下深度)层段发育瘤状水合物;189~226mbsf层段发育分散状、脉状水合物。 2)GMGS2-05井。水深1127m,201~208mbsf层段发育分散状水合物。 3)GMGS2-07井。水深791m,共发育两层水合物:13~50mbsf层段沉积物呈粥状特征,其底部发现瘤状水合物;65~84mbsf层段,测井资料显示电阻率21Ω·m,声速2480m/s,综合推测可能为分散状水合物。 4)GMGS2-08井。水深801m,近海底浅层局部发育浅黄色自生碳酸盐结核黏土,该站位共发育两层水合物:8~23mbsf层段发育块状、瘤状或脉状水合物,厚度约15m,横向分布范围相对较宽;68~90mbsf层段发育厚层块状水合物,厚度约30m,横向分布范围相对较窄。值得注意的是,58~63mbsf层段发育生物碎屑灰岩、浅灰色泥质角砾碳酸盐岩及含气孔角砾灰岩,角砾含量大于70%,基质为浅灰色自生碳酸盐岩细小角砾和方解石微晶沉淀,碳酸盐岩块中发育孔洞和结晶良好的方解石层或方解石脉。 5)GMGS2-09井。水深664m,该站位海底发育大量自生碳酸盐岩,9~21mbsf层段发育结核状水合物。 6)GMGS2-04井。水深913m,137~143mbsf层段测井资料显示电阻率为4Ω·m,推测可能为分散状水合物。 7)GMGS2-12井。水深738m,91~98mbsf层段测井资料显示电阻率为3.1Ω·m,声速为2662m/s,综合推测可能为分散状水合物。 8)GMGS2-01井。水深886m,132~140mbsf层段测井资料显示电阻率为2.9Ω·m,声速为2613m/s,综合推测可能为分散状水合物。综合上述各井水合物发育情况,以90mbsf为界,大致可分为上部和下部两个水合物层,其垂向分布特征如下:上部水合物层(0~90mbsf):在此层段范围内的不同深度处均发育水合物,如GMGS2-16、GMGS2-07、GMGS2-08、GMGS2-09井,水合物多呈块状、瘤状或脉状,且以可视水合物为主,水合物层厚度介于15~32m,横向分布范围相对较窄。母岩为浅灰色粉砂质黏土,海底及该层段的中部发育两期自生碳酸盐岩。下部水合物层(91~226mbsf):在此层段范围内的不同深度处均发育水合物,如GMGS2-16、GMGS2-05、GMGS2-04、GMGS2-12、GMGS2-01井,水合物多呈分散状,肉眼不可视,饱和度高,横向分布范围相对较宽,水合物层厚度介于6~37m。母岩为灰绿色粉砂质黏土,少见自生碳酸盐岩。总的来说,研究区中上部沉积以粉砂质黏土为主,颗粒较粗,孔隙度较大,主要发育可视的块状、脉状、层状、瘤状水合物,是裂隙充填作用的结果,受岩性及其粒度影响较小。研究区中下部沉积物埋深较大,孔隙度偏小,颗粒较细,发育肉眼不可见的以孔隙充填为主的分散状水合物。
3.2平面分布特征 根据钻测井资料解释和取心结果,圏定出水合物藏的分布范围(图9),面积约55km2。以台湾峡谷的一个分支为界,将研究区的水合物分为东、西2个成藏区,西成藏区由7口井(GMGS2-08、GMGS2-09、GMGS2-07、GMGS2-05、GMGS2-04、GMGS2-01、GMGS2-12)控制,水深介于664~1127m,各井发育水合物的层数不均,除GMGS2-08井发育深、浅两个水合物层形成复式水合物藏以外,其他大多数站位仅发育单个水合物层,依此圏定的西成藏区面积相对较大,成藏区平面整体呈北西南东向,与上述分支海槽走向近似一致;东成藏区仅由W16站位单井控制,面积目前尚难以准确划定。 4 水合物地质储量计算 根据水合物钻探结果,给定水合物地质储量计算的相关参数:水合物所含气体体积为1000×108m3;钻井控制矿体面积为55km2;含水合物层厚度介于10~50m;含水合物沉积物孔隙度介于45%~100%;含水合物饱和度介于45%~100%;产气因子为164。利用自主研发的计算软件(图10),在50%概率条件下,初步估算研究区水合物地质储量约为1250×108m3天然气,其规模相当于一个特大型常规天然气田。 总之,南海东北部海域钻探区发育多个水合物藏,具有水合物的“埋藏浅、厚度大、赋存类型多、饱和度高、甲烷纯度高”等优质矿藏特点,综合显示具有较好的水合物资源潜力。 5结论 1)研究区水合物藏的地震异常信息丰富,BSR特征明显,所处水深介于700~900m,埋深介于160~220m,与地层斜交,BSR附近层位存在明显的速度倒转现象,之上连片振幅弱反射带或空白带为高速层,可作为块状、层状水合物矿藏的地震异常表观。 2)研究区水合物藏的测井异常显示为“高速、高阻”特征,含水合物层电阻率异常高值超过200Ω·m,与之对应层位的声波测井异常均为高值。电阻率、声速与水合物的自然产状有一定的量化关系,如高电阻率、高纵波速度层段发现块状或层状水合物。 3)研究区水合物藏所处水深介于664~1127m;含水合物层位于海底以下埋深220m以内,储层为粉砂质黏土及生物碎屑灰岩;共发育2个水合物层,单层厚度介于15~35m;水合物饱和度介于45%~100%;水合物中甲烷气体含量超过99%,为Ⅰ型结构水合物;水合物自然产状为块状、层状、团块状、脉状及分散状等。水合物藏具有埋藏浅、厚度大、类型多、含矿率高、甲烷纯度高等特点。 4)初步估算研究区水合物地质储量约为1250×108m3天然气(50%概率条件下),相当于一个特大型常规天然气田。
资料来源: “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石油天然气地质研究中心·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