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2131|回复: 9

[职业规划] 也谈如何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6-4-29 18: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今天看到的一个帖子《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作者叫做“李叫兽”,估计是网名或者笔名了。文章非常可观,我先摘要他的主要观点再探讨一下他可能忽略的某些东西。

    李教授认为:
    经验和天赋都不能让人成为专家,决定伟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是“刻意练习”的程度。

    为了说明“刻意练习”,李教授特意举例说,足球爱好者只不过是享受踢球的过程,普通的足球运动员只不过是例行惯事地训练和参加比赛,而顶尖的足球运动员却不断地发现现有能力的不足,并且不断以自己不舒服的方式挑战并练习高难度的动作。一个球员可能会花费一整天的时间练习40米外的右脚任意球;另一个球员可能整周只是在做小腿力量的训练。而如果所有运动员每次的训练内容就是各种比赛(踢野球的人就是这么练的),就无法持续而迅速地提高能力。

    进而,李教授提出了四点关键点:
    1、避免自动完成;2、离开舒适区;3、牺牲短期利益;4、大量重复训练。5、持续获取反馈。

    我个人认为他这五条都是针对他的关键点的重复,所以就主要用他喜欢的那个例子来说明了这个关键点。

    在文末,他同时提及了一些让我看起来有点儿偏离他观点却特别强调的主题:
    一旦你长时间至少在一个领域进行了刻意练习,你最终取得的成果将是非常巨大的,其中包括:

        碾压并且秒杀你的大部分同行;
        远超同龄人的远见卓识;
        不断接近的伟大成就……

    这就是为什么杰克韦尔奇可以像杰克韦尔奇一样管理企业;梅西可以像梅西一样踢球,二郎可以像二郎一样做寿司。

    我必须承认我对于他的总结的基本观点是非常认同的,他指出了我们很多人的一个比较显见的问题:不会针对性训练。这的确是我们最容易看到的问题之一,而且也是我们首先要调整的一个方向。

    但是,既然说到“针对性训练”,我们就需要很多配套业务能力了。

    首先来说,要让自己的训练有针对性就需要有“自我总结能力”。很多企业都要求员工写类似周报、月报、年度总结之类的文案,但是这样的强化训练也只是让很少的员工真的理解了这种总结给自己带来什么,大多数员工把这种行为当作一种官样文章去做,少数则趁机虚增业绩、夸大其辞、锻炼文采。这真的让我们痛失最好的机会。

    能够进行自我总结,就意味着你可以找到自己的擅长、找到自己的问题、找到自己的资源来凸显擅长和解决问题。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养成综合判断和逻辑归纳能力

    然后,我们再说一点,也非常重要:看似对立事情常常实质上互相依托,而非对立;也不是刻意让自己不舒服就能够换来一个“远大成功”。

    李教授年纪尚轻,他还有充足的时间调整他的偏激。除去这一点,我认为他真的是给我们很好的建议。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3-11 10:28
  • 签到天数: 23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6-4-29 23: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3-7-30 22:36
  • 签到天数: 965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6-5-2 08: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通常,还有一个问题:我们不知道该在那个领域成为一个专家?或者说应该在那个领域成为一个专家。如果有了一个目标,我觉得上面的话无可厚非,但是很多人,哪怕你工作了10年,你也不一定能够确定你具体工作的领域。专业面和行业精是个选择也是个难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09: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一休假,所以匆匆写了一个头儿就丢在这里。

    非常感谢“阿甲”的点评和其他同行抽时间阅读。

    接下来我们仍要继续的讨论是关于李叫兽先生“碾压并且秒杀你的大部分同行;远超同龄人的远见卓识;不断接近的伟大成就……”的目标设定问题。我个人认为,对一个成熟的职业人来说,他要培养的“领导力”并不是“蔑视同行、歧视同行”这样去对等的,这种思想即便能让他逐步超越大多数同业者一段时间,也只会让他“出头的椽子先烂”。在所有的职业规划思维里,有目标固然是第一位的,但是如果希望跻身一个领域的高层次发展就要学会在发展领域中逐步培养正向影响力。我不否认很多卓越的专家在他所处领域具有超越同行的学术地位,但是我坚信这种地位并非都是靠自封,或者靠“碾压和秒杀”换取的,我甚至怀疑大多数专家是不是以这样的心态冲上高位的。

    我不怀疑李叫兽先生的智商、思维方式和行动能力,他似乎已经自己创业并迅速蹿红。但是他所教导的,或者说所传播的,理念中处处显现着一种以强凌弱、以聪明愚弄顽痴的直白,而且他在表达中的夸耀也明显与他的招聘用工标准存在着差距。在我这个外行看来,他确实懂得应该如何做,他甚至懂得如何走捷径,他只喜欢走捷径(仿佛前一阵销声匿迹的央视某一大堆外国政要朋友的主持人)。在我这个外行看来,他不是来做事的,他就是来圈钱的。在我这个外行看来,他没有多少机会成为他行业内的专家,他只会是耀眼的明星拖着他长长的尾巴划过夜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9-13 21:42
  • 签到天数: 715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6-5-3 16:38:17 来自阳光石油论坛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的见解就是不同凡响,鞭辟入里,深入浅出,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17: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然后我们在一个相对比较平和、比较步进、不用豪情万丈嚣张着的角度来讨论“如何在十年内成为一个领域专家”。

    就像李叫兽所说的,我们一定要进行“针对性训练”!

    不管你想成为哪个方向的专家,首要的事情肯定是如同训练肌肉一样训练思维。我们先举一个小例子,比如有些同行希望成为一个 Petrel 的行家,要怎么去规划,怎么去做呢?第一步,要熟练现在培训手册中的相关步骤;第二步,要了解现在培训手册中相关步骤所涉及参数的基本意义;第三步,要从大量参数中能够选出更敏感的参数并通过学习或者测试理解其选值的大致范围;第四步,知道标准工作流程不能直接达到工作目标的时候如何去构思或者变通;第五步,知道变通过程中的参数互相影响和误差产生机制,进而分析出变通过程中的参数选择范围;第六步,知道不可变通,或者说是软件无法实现,的工作如何在软件以外或者其它软件中来实现;第七步,知道在没有软件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基础分析和判断,以及所用参数的相互关系和判断的误差产生机制。这个过程,除了层级的突破还有某一点的突破,比如先从构造建模上有所深入,又比如先从地震解释上先有斩获,又或者是基于对于ECLIPSE的认识而先在RE角度发展了对软件的理解...,并不会针对某类人就一定形成固定的套路,但是人一旦从一点上开始突破就会在一点上不断强化到更强并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技术优势,如果想要优势更稳固就需要增加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应用的实践,进而需要其它相关领域知识的拓展与深入。这个过程有点儿像在油纸上点火,一定是最薄的地方更容易着,然后就是最薄的地方相近的区域里选择相对比较薄的地方迅速突进直至全区都燃烧起来。

    这个过程,李叫兽在他的博文中是用商业和足球举的例子,而我是用我熟悉的建模软件来举的例子。

    但是技能熟练只能成为技工,并不能成为专家

    成为专家,需要的是更加综合的素质,需要的是能把各种“针对性训练”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而解决比较综合的问题。还是以 Petrel 使用为例,跟我同时在学习软件的同业者有很多很多,在学习之初就操作熟练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并非他们没有更加强化训练他们的软件技能,而是他们一直醉心于强化他们的软件技能——这个让他们提升技能水平的台阶在一定时刻也成了他们在专业上进步的限制瓶颈。想要成为专家,要能深入、能浅出。西方有些励志文章总是说,一个人不能把复杂的问题不简化的前提下简单的解释清楚就不是专家。在我看来,只是用术语来讨论关键参数确实是半个专家的水平(如果再用术语来蒙外行则就根本算不上专家而只是“装专家”),只是能深入。深入之后还能跳出自己的思考圈子想到圈子以外的思考才算是完成了到专家的高度。仍然以我给客户做 Petrel 解决方案为例罢,我并非所有的过程都烂熟于心,但是确实对于很多相关的过程是非常熟悉的,更重要的是同时我也对于专业流程和专业目标非常熟悉。在完成工作的时候我并非想要展示软件的过人之处,简单达到某个设定目标,而是思考客户的要求背后的专业目标到底在哪儿,是在一个具体的阶段实现客户的具体要求,还是揣摩清楚了客户的目标在整个工作流程中所处的位置以后给出更合理的输出?有时候客户并不一定有了一个确定的思路知道软件会在哪个点跟他的技术思路能够重合,而技术支持人员却最应该在这个问题上给出明确的意见,就是因为他们比客户更了解软件与专业的交叉点。想要成为使用 Petrel 的专家就要知道这些交叉点在哪里,要想成为建模专家就要知道那些不交叉的地方应该如何通过别的(软件或者非软件的)操作最终回到那个交叉点去(或是转到其它软件的交叉点上去),要想成为一个油藏的地质专家就要知道在专业和现场数据之间的矛盾要如何去接受和去解释,软件到专业的交叉点也要暂时放下了,因为有更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在软件外和专业外去决定。

    另外,成为(至少是成为地质行业)专家,在我个人看来,与李叫兽不同,有些素养是必须经过时间浸泡、经验打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1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149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6-5-5 08: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信很多都是有共通性的,不断地总结深入肯定会有突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6 21:32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6-5-5 16: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6-5-5 17: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oseph 于 2016-5-5 17:58 编辑

    王小波先生教会我的一件事情就是:批评孟轲先生的矫情。

    孟轲在中国传统里是亚圣,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极为深远。我们上学的时候语文课中有些背诵也跟他会直接联系起来,像是“挟太山以超北海,是不能也,非不为也”,像是“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等等等等,至今仍可随口成诵。最叫绝的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如果反观李叫兽先生“绝对不能让自己舒服”的段落,你很容易就能找到这位亚圣的影子——你要成功就要吃得苦、受的罪。甚至衍生出一种比亚圣先生的思考更加世俗化逆向思考——你要是耐得住辛苦就能够超越。

    很多人都是跟李叫兽一样在逆着孟轲的这个说法在思考,“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真的,我看到过很多人都这样想。

    但是,这个思考并不一定成立。孟轲虽然说那些成功的人都经历了各种困境,但是他并没有说经历了各种困境的人就一定会成功。而且,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成功人士,他们经历的困境其实未必有一个西北干旱地区普通农民多:缺水、缺教育、缺医疗、缺福利保障...,他们经历的困境更不会比苏丹漫长内战中的当地老百姓和从当地逃亡出来的难民经历的困境多。后面所举的这类例子中有很多人甚至可以说一代又一代的不断重复着困苦却已经在他们的苟延残喘的平台上无法再奢望什么成功了。

    人不是要不断将自己放在困苦中去淬炼,而是要知道如何在现状条件下去逐步避免一些雷同的困苦而获得一些更高的收益。惟其如此,人才能从一个重复的圈子里跳出来,走向一个更高的平台;站上更高的平台,才有可能审视自己的过去,探索自己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也可以说人要想去发展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经历的困苦的层次,锻炼出自己更高的能力和技巧,最终走向一种可以超越能力与技巧的高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6-5-6 09: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写了一半。关于孟轲先生的“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反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之误导之处大致有所阐明。

    接着说孟轲先生的正向定义“成功人士必须经历艰辛”。

    我们姑且不涉及政治敏感,就到国外去找些例子:文莱苏丹是公认的世界巨富,若论资产恐怕少人匹敌,他所能经历的艰辛其实是有限的;巴菲特自从私募成功,公司运行步入正轨他其实所经历的内容也谈不上“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而且他自身也不是贫寒出身;乔布斯算是出身比较普通而且经历相对曲折,但是他的Apple II上市以后按他自己接受采访的说法也是一年资产可以翻十倍,他最受打击黯然离开Apple的时候也是很多国人难以想象的富豪。

    我们再说一些并不是在资产方向成功的人士:日本大文豪夏目簌石(なつめ そうせき)与英国的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是各自国家最富盛名的文化奠基人之一,也都是早年身世有些令人唏嘘而到青年期就已经生活稳定,都是四十岁进入黄金期。他们都始终坚持自己各自的文学方向并不断深入。他们体会到的苦难更多都是一种心灵上的苦难,而且也远达不到令他们无法为继的艰辛程度。

    我想说什么?就是孟轲先生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先......”的这个“必”字其实是不必的。成功的范式在我们看来有很多很多种,绝大多数都是基于他们各自的资源和发挥平台而进取,其进取也许是共通的,但是艰辛则不一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5-1-9 20:20 , Processed in 0.05569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