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发福利啦!!发福利啦!!
天然气水合物发展历史大事记!!
阳光石油论坛每个人都需要认真了解的内容。
1810年,英国学者Humphery Davy在伦敦皇家研究院实验室首次合成氯气水合物。
1811年,Davy著书正式提出气水合物一词。
1888年,Villard在实验室合成了CH4、C2H6、C2H4、C2H2等的水合物。
1934年,美国Hamm erschmid t发表了水合物造成输气管道堵塞的有关数据。
1946年,前苏联学者N.H.斯特里若夫从理论上做出结论:自然界可能存在气水合物藏。
1951年,由Claussen提出,von Stackelberg证实了II型水合物结构。
1952年,Claussen等确定了I型水合物结构。
1960~1970年,前苏联科学家A.A.特罗费姆克等发现天然气可以以固态形式存在于地壳中并形成气水合物藏的特性。
1968年,前苏联在西西伯利亚发现包含天然气水合物藏的麦索雅哈气田。以美国为首的深海钻探计划(DSDP,大洋钻探计划前身之一)开始实施。
1970年,国际深海钻探计划(DSDP)在美国东部大陆边缘的布莱克海台实施深海钻探,在海底沉积物取心过程中,发现冰冷的沉积物岩心冒着水合物分解引起的气泡,并达数小时,在海底取到含有水合物的沉积物岩心。
1971年,前苏联从麦索雅哈气田含气水合物层中开采天然气。
1972年,美国在阿拉斯加北部利用加压桶首次从永冻层中取出包含气水合物的岩心。
1973~1975年,特罗费姆克等预测了世界海洋气水合物的资源量并提出了评价方法。
1974年,R.Stoll等许多科学家在分析海底地震反射剖面图时发现了似海底反射层(BSR)。
1974年,Bily和Dick报道在加拿大的MacKenzie Delta发现天然气水合物。
1975年,国际大洋钻探项目(大洋钻探计划前身之一)开始实施。
1976年,Holder开始研究I、II型水合物结构共存的问题。
1979年,DSDP第66和67航次在墨西哥湾实施深海钻探,从海底获得91.24米的天然气水合物岩心,首次验证了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矿藏的存在。
1980年,“戈洛马挑战者号”在布莱克外海岭发现了白色天然气水合物碎块。
1981年,DSDP计划利用“格罗玛·挑战者号”钻探船也从海底取上了3英尺长的水合物岩心。
1982~1986年,DSDP66航次、84航次、96航次在太平洋大陆边缘、南墨西哥滨海带、中美洲海槽、危地马拉滨海带等地发现数处气水合物。
1983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和美国能源部实施了阿拉斯加北部斜坡气水合物研究项目。
1983年,荷兰科学家E.Berecz和M.Balla-Achs出版《Gas Hydrate》一书。
1985年,大洋钻探计划(ODP)正式实施。
1987年,Ripmeester等发现H型水合物结构。
1988年,前苏联出版《1983~1988年天然气水合物文献索引》一书。
1989年,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会议论文集收录气水合物文献。
1990.1联合国召开的“石油地质与地球化学: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与前景”国际讨论会,气水合物被列为一个讨论专题。
1990年,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在实验室合成气水合物。
1991~1993年,ODP在太平洋西岸活动陆缘、美国西海岸、日本滨海、南海海沟等地发现气水合物。
1992年,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出版了《国外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研究工作情况。
1992年,大洋钻探计划(ODP)第146航次在美国俄勒冈州西部大陆边缘Cascadia海台取得了天然气水合物岩心。
1993年,第一届国际水合物会议在美国纽约召开,中国郭天民教授参加会议。
1993.3~4月,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在马更些三角洲发现冰胶结永冻层的气水合物。
1993.6年,美国使用海底取样器在墨西哥湾发现H型结构气水合物。
1995年,日本成立甲烷水合物开发促进委员会,开始实施气水合物研究与开发的五年计划。
1995年,ODP第164航次在美国东部海域布莱克海台实施了一系列深海钻探,取得了大量水合物岩心,首次证明该矿藏具有商业开发价值。
1996年,第二届国际水合物会议在法国Toulouse召开。郭天民教授参加会议,并报告了CHEN-GUO水合物模型。
1997年,大洋钻探计划考察队利用潜水艇在美国南卡罗来纳海上的布莱克海台首次完成了水合物的直接测量和海底观察。
1997年,ODP在加拿大西海岸胡安-德夫卡洋中脊陆坡区实施了深海钻探,取得了天然气水合物岩心。
1997年,印度实施气水合物勘探计划。
1998.4月,我国正式以六分之一成员国加入大洋钻探计划。
1998.6月,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局组织召开以“中国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开发前景”为主题的21世纪能源科学发展战略研讨会;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提出开展“青藏高原永久冻土层的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工作。
1998年,日本通过与加拿大合作,在加拿大西北Mackenzie三角洲进行了水合物钻探,在890~952米深处获得37米水合物岩心。该钻井深1150米,是高纬度地区永冻土带研究气体水合物的第一口井。
1999年,第三届国际水合物会议,美国盐湖城,郭天民教授参加会议,报告水合法分离氢气进展。
2002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专家科学论证,设立《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价》国家专项,全面部署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工作,先后设立了多个调查研究项目。
2002年春,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印度等5国合作对加拿大马更些冻土区Mallik 5L-38井的天然气水合物进行了试验性开发,通过注入约80℃的钻探泥浆,成功地从1200 m深的水合物层中分离出甲烷并予以回收,同时进行的减压法试验也获得了成功。
2004年,组织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广州地化所及南海海洋所,跨研究所、跨学科的优势研究力量组建了“中国科学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
2004年6—7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与德国基尔大学Leibniz海洋科学研究所(GEOMAR)组织了“南海北部陆坡甲烷和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形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合作项目,中德两国10个单位26名科学家开展了为期42天的SO-177航次的联合调查,在东沙群岛附近海域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冷泉碳酸盐岩——九龙甲烷礁(总面积近430 km2)。
2004年,国际上首个水合物法分离气体混合物的中试实验装置在中国石油大学建成并开车成功;
2005年度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公共航次中分别在琼东南盆地和东沙群岛西南部地区发现冷泉碳酸盐结核。
2005年设立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探讨”的面上科研项目,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等单位对中国冻土区开展探索性调查和评价工作,确立羌塘盆地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其次是祁连山木里地区、东北漠河盆地和青藏高原的风火山地区等。
2006年,日本进行南海海槽水合物钻探。
2007年5月1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实施、辉固国际集团公司Bavenit号船具体承担的中国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工程在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南部的神狐地区在SH2,SH3,SH7井位成功钻获了孔隙充填型水合物实物样品,取得了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位于水深1230~1245m,初步结果显示水合物样品采自于海底以下183~225 m处。呈分散浸染状分布,含水合物层段厚18~34 m,水合物饱和度20%~43%,释放出的气体中甲烷含量达99.7%~99.8%。
2008年,印度大陆边缘水合物钻探,在裂缝泥质沉积物发现了120m厚的块体水合物,并在火山灰沉积物中发育最厚340米的水合物。
2008年起,开始青海祁连山木里盆地三露天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工作。
2008年11月,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青海省祁连山木里盆地聚乎更煤矿区三露天(海拔4062 m)井田实施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试验井工程,成功钻获中低纬度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DK-1、DK-2、DK-3三个钻孔均见水合物。
2009年,墨西哥湾深水区的三个区块(分别为AC21、GC955和WR313)联合工业计划第二航段JIPⅡ进行了钻探,实施了包括声波、电阻率在内的整套随钻测井。其中GC955站位,共钻探3口井,H井、I井和Q井。I井水深2064m,钻探深度444mbsf;Q井位于1985m水深处,于414mbsf钻到含水合物的砂层,钻探到达442mbsf发现游离气后停钻。H井水深2032m,钻探总深度589m,在383~488mbsf层段出现泥浆侵入,影响密度和孔隙度结果。H井钻透一个裂隙充填水合物储层(192~308mbsf,水合物层Ⅰ)和一个砂岩水合物储层(413~453mbsf,水合物层Ⅱ)。
(注:mbsf:meters below sea floor)
2010年,韩国在郁凌盆地成功钻探到大量水合物样品。
2011年,第七届国际水合物会议于英国爱丁堡举行。
2013年4月28日起,青海省委省政府协调组织由神华集团、青海木里煤业、青海煤炭地质局联合成立神华集团青海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实施“青海省天峻县聚乎更煤矿区三露天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评价”项目。
2013年,青海省天峻县聚乎更煤矿区三露天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评价项目工作区西北部施工4个钻孔,其中,DK13-11、DK12-13、DK11-14成功钻探水合物实物。
2013年,南海北部陆坡东沙海区开展了10口井的钻探取芯,均钻获实物样品,获取了大量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并首次发现II型水合物。
2013年,日本成功通过减压法试采爱知和三重县海域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水深约1000米,掘进海底沉积物深度330米,产量达400万立方英尺。
2014年,三露天水合物调查评价项目又在调查研究区中至东部推进,施工10个钻孔,其中仅有DK8-19钻孔钻获了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
2014年,第八届国际水合物会议在中国北京成功举行。
2015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在南海北部神狐及其邻近海域开展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及取样调查。钻探航次共完成19个站位钻探,19个站位均有水合物存在的特征,其中5个站位最为显著。成功发现“海马冷泉”且在2个ROV站位进行了取样调查采获高纯度的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
2015年6月,国土资源部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成立,吴能友研究员任实验室主任。
2015年底,祁连山木里盆地三露天水合物调查区资源评价,初步估算水合物烃类气体控制储量仅为213.85万立方米,相当于常规小型天然气田,且远小于划分小型天然气田的界线值50×10的8次方立方米。
2016年,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成功研发3000m级声学深拖系统。
2017年,在美国科勒拉多将举行第九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
内容编辑:许佳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