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3050|回复: 0

为什么原油市场上总用「桶」来衡量,而不用更为标准的质量单位呢?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2-30 08:31
  • 签到天数: 37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5-12-28 18: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管埋员 于 2015-12-29 10:59 编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朱士恭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788731/answer/19321934
    来源:知乎

    本题套着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用体积单位而不是质量单位?第二,为什么是美制桶、加仑而不是国际标准的升、千升?

    第一个问题可以直截了当地回答,主要原因是技术操作上的方便。

    因为针对油料物资特别是原油这样批量惊人的流体货物,在计量操作中,是要先测量体积(来自液面深度+储罐或船舱设计数据),再取样品回到实验室里,静置稳定以后测定密度,修正误差之后方可得到正式的质量数据。正式的商检报告快的话一周,慢的话两个月才能交到用户手中。商业运作当中物流和资金流都是等不起这个时间的。因此采用体积计量数据进行交割是不得已的办法。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传统和习惯做法。下面开始给小伙伴们讲故事:



    说到石油的“桶”,你多半先想到的是路边炙烤番薯的那种黑色钢桶。其实早期的石油桶是木质的。19世纪60年代之初,原油储运和交易以木质桶为主要包装形式。一节马车能装8桶油。车夫、马匹、车和木桶将原油从井架边输送到火车站和码头。1865年出现石油管道,1878年第一条散装油轮在里海首航,1883年铁路运油从北美扩展到亚洲腹地的高加索。42加仑制式的木质桶自此式微。不过在交易中作为法定的计量单位,“美制桶”(U.S. Barrel)的概念还是因袭至今。
    1.jpg
    图片来自德雷克井博物馆网站 DrakeWell Museum Website
    Drake Well Shop Picture 15 of 26
    上图是1860年代初期的一处制桶工坊

    国际原油交易以桶作单位,而消费者习惯的成品油计量又是以升为单位。“美制桶”是容积单位,与公制的升、立方米格格不入,与公吨等重量单位更是风马牛不相及。要准确记住1美制桶=42美加仑=158.98公升,并且了解每桶原油的重量平均为0.137吨,对于普通人可不是容易的事。偏偏石油业界如此食古不化,就连前苏联和中国这样习惯采用公吨计量原油的国家,参与国际交易也不得不屈从“美制桶”的强大传统。人们自然好奇:这“桶”的背后究竟有什么来历?

    美制桶的确有来历。箍桶从来都是精细的木工活,在欧洲的中世纪黑暗时代,工艺粗疏的作坊只能制造盛放干散货的木桶,制造能容纳液体的密封木桶则非能工巧匠莫属。14世纪晚期,英国历史上正处于金雀花王朝(其时兰卡斯特家族与约克家族尚未分裂,喜欢英剧《怀特王后》的小朋友请谷歌+脑补)。国君查理二世为密封木桶这项高端大气的制造技术颁布了钦定标准,包括42加仑的中号以及84加仑的大号。

    1664年英国以约克公爵的名义击败荷兰人,现代石油工业诞生之地的宾夕法尼亚州自此成为英王属地,一切庶务皆从宗主国惯例。至迟到1700年前后,宾夕法尼亚人就普遍以42加仑规格的中桶来装运液态或者含水的物资,从糖浆、肥皂、黄油、葡萄酒到鲸油等等均无例外。时间继续推进到1859年,德雷克们用机井打出的石油汹涌而来,仓促间人们不得不用上各式容器。经历早期工业化的美式工坊很快对爆炸性的木桶需求作出反应,传统的42加仑规格迅速稳住阵脚,短短数年间便确立市场地位。

    杂乱的度量衡不单给买家造成困扰,也成为政府立法和课税的麻烦。根据一般规律,当行业发展到相当程度,统一标准势在必行。42加仑制式的桶空重64磅(合29公斤),装满原油约重300磅(合136公斤),火车的平板车皮每节可装20桶,比较适宜搬运作业。倘若采取更大容积,运输上有困难;偏小的容积则会提高包装成本。就这样,古老标准成为当时人们最佳选择。

    还有一些材料指出,42加仑制式的油桶可能脱胎于19世纪使用过的40加仑威士忌桶——当时最常用的液体容器。最初几年储运和计量的混乱状况严重损害石油生产商的整体信誉。1866年一些较大的生产商集会作出决议,以当时最常用的40加仑为基础改进成为42加仑的新制式,每桶容积增加5%,但销售价格却保持不变,以此换取用户对交割货量的充分信赖,重新建立市场秩序。甚至有人认为这还是现代原油交易正负5%操作容差(+/-5% Operational Tolerance)惯例最早的渊源。

    历史不一定非黑即白,上述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和道理。无论如何,当时的行业公会——美国石油生产商协会(PetroleumProducers Association)在1872年确认42美加仑容积的木质桶作为今后计量和交易的统一标准单位。又过10年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和矿产署(Bureauof Mines)代表联邦政府正式承认这一标准的法定地位。

    就是我们今日所说的美制桶。

    ------------------------------------------------------------割割更健康---------------------------------------------------------------

    感谢管理员为老夫加精,并谢知友捧场。
    补充一下,美制桶尽管是原油跨境交易和期货合约的通用计量单位,但绝非“唯一”的选择。前文已经提到,过去前苏联和中国的国内石油流通向来是以“公吨”为法定单位的。“美制桶”身上有腐朽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剥削阶级的工具和大毒草,断无可能取而代之。尽管前苏联解体已经二十年,但至少俄罗斯、中国及个别的独联体国家在各自的国内市场迄今仍在使用“公吨”,作为商业流转、计征出口税、资源税的工具。甚至连最权威的石油报价机构普氏能源(Platts,McGraw-Hill旗下从事咨询与商业信息服务的企业),在其每日价格报告中都会专门辟出一小块版面,为俄罗斯的出口原油评估出以“卢布/公吨”为单位的价格(尽管连有些业内人士对这一板块也不大关注)。
    中国的油田和炼油企业在内部测算和统计时,长期以来适用公吨。进入进口油为王的时代,虽然内外市场的单位脱节会有一些不便,搞进口原油的工作人员时不时也在抱怨,但根本大势目前仍无转向。未来的“十三五”甚至“十四五”,我们很可能依然会看到在发改委的有关规划里,通篇是以“XX万吨/年”而不是“XX万桶/日”来形容进口量、炼油一次加工能力或者油田的产量规模的。

    除了公吨以外,还有“千升”也是相对常见的计量单位。因为多数国家成品油零售单位使用“公升”,与美制桶比较脱节。在一些市场调查或统计报告中,为更好地体现原油和成品油,贸易、批发和零售等各环节之间的相关性,兼顾数据的统一,便创造出“千升”这一单位。

    当然话得说回来,公吨也好,千升也好,在美制桶面前,都弱爆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 +1 收起 理由
    阳光公告 + 1 转载内容精品,五毛拿去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4-12-23 09:51 , Processed in 0.05451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