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3105|回复: 5

[书籍] 全世界各大知名地球物理科研小组(分享)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1 18: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一) MIT 之地球物理分析组GAG
多谢各位的支持.
现在就来一段地震数字处理的开端, 常做地震处理的看官知道, 传统的处理有三大基本
步骤, 反褶积(deconvolution), 叠加(stack), 和偏移(migration). 万物皆有源, 话说
反褶积的起始就在MIT 之地球物理分析组GAG(Geophysical Analysis Group). 成立于19
52年, 终止于1957年的GAG在历史的长河中就如昙花一现, 但它的贡献却会永远的载入史
册. 现已告老, 并在Columbia U. 休养的Enders Robinson老先生就是反褶积的主要贡献
人之一. GAG建立之前到1954年,有幸没被派到朝鲜战场的Robinson(预备役军官)花费大
量的精力在数字化处理上.GAG存在的期间, MIT培养的地球物理学家包括, 大名鼎鼎的Sv
en Treitel(另一个地震处理之泰斗), Freeman Gilbert (也就是后来的反演之父, 以
Backus-Gilbert展布扬名世界), Milos Backus (UT Austin 之Emeritus Professor, 也
是AVO专家John Castagna 的导师), John Burg (最大熵谱分析之创立者) 等.
GAG应该是历史上第一个勘探地球物理研究的consortium, 后来由于当时石油工业界的短
视而受资金短缺关闭. 据Treitel回忆, 当时学生的钱包是捉襟见肘的, 好几个研究生共
用一件正式服装和领带, 谁有工作面试的时候谁穿, Robinson补充说这套衣服在60年代
仍被学生使用. (回想国内某些贫穷的地方, 家里只有一条裤子, 谁出去谁穿, 是何等相
似.)
GAG虽然已经成过去式, MIT后来的研究也培养出另一个偏移的泰斗, Jon Claerbout,
Stanford 的SEP之父. (下次接着聊)
References(参考文献):
Robinson, E. A., 2005, The MIT Geophysical Analysis Group (GAG) from
inception to 1954: Geophysics, 70
Treitel, S., 2005, The MIT Geophysical Analysis Group (GAG): 1954 and
beyond: Geophysics, 70
(二) Jon Claerbout, Stanford 的SEP之父
你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  
1967年Jon Claerbout 在MIT拿到Ph. D. 学位后直接加入Stanford U., 是金子总有一天
会发光, 他的一篇15度波动方程偏移的文章奠定了他在地震偏移方面的霸主地位, 这种
方法也掀起了石油工业界数字偏移的风暴(从手工偏移解脱出来). 在1973年建立起来的S
EP实验室, 就象王重阳领导的全真派, 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地震处理武林高手. SEP以
其波动方程偏移发家, 并在地震数字处理, 速度分析, 噪音衰减等方向作出娇人的成绩.
早期培养的学生包括(我随意所说的全真七子, 并不代表本石油论坛的观点  ), 1. 地
震数据处理的西域高人Oz Yilmaz(土耳其人, 以其<地震数据分析>一书威震四方); 2.
后来成为Caltech教授的Robert Clayton (虽然转为天然地震, 但也成为一代宗师, 他也
象Jon Claerbout 一样, 培养出了一群子弟); 3. 目前在Colorado School of Mines做
教授的Dave Hale (以DMO建立地位, 话说有一天, 和他闲聊的时候, 我说你做的DMO很不
错, 他却谦虚的说"这是John Sherwood的想法, 我把它实现了", 谦逊的态度令我感叹不
已); 4. 现在Stanford大学SEP的掌门人Biondo Biondi (三维波动方程偏移的主要贡献
人之一); 5. 说到现在, 也必须提到, SEP毕业的第一位华人Zhiming Li, 以其命名的Li
's Correction应用到一步法三维波动方程偏移, 获得同行的肯定; 6 &7. 现在Chevron
工作的速度建模专家Phil Schultz和在BP工作的成像专家John Etgen.
其他还有很多著名的人士包括上期所说的John Burg, 还有Stephen Doherty, Stewart
Levin, Joe Dellinger等一批活跃在勘探地震领域的大侠. 时间在流逝, Jon
Claerbout也已退休, 无疑他建立的SEP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典型. 下次就谈谈科罗拉多矿
业学院的CWP.
BTW: Stanford的朋友请指正  
References(参考网址):
http://www.mssu.edu/seg-vm/bio_jon_claerbout.html
http://www.mssu.edu/seg-vm/bio_jon_f__claerbout.html
http://sepwww.stanford.edu/research/report...rts/theses.html
(三) CWP @ CSM
在众多武林门派当中, CSM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的CWP (Center for Wave
Phenomena)是另一大门户, 自古以来CSM以其勘探地球物理著称, 有着悠久的历史, 每当
众人茶余饭后闲谈Exploration Geophysics之际, CSM必要提一提, 因为周围的人当中可
能就有CSM的毕业生. 言归正转, 成立于1984年的CWP以研究波动传播为主旨, 主发起人
Norman Bleistein (现已退休)是一个优秀的数学家, 如果你仔细阅读地震处理和偏移的
文章, 会发现好多成果和数学有着莫大的关系, 这也是为什么好多搞勘探地球物理的人
是从数学专业和物理专业转过来的. 在80年代, 以Bleistein为代表的CWP发表了很多克
希霍夫偏移(Kirchhoff Migration)的文章, 尤其以1987年Bleistein在Geophysics发表
的文章成为经典之作. 随后发展的速度反演, 各向异性等也站在世界的顶峰. 这里还应
介绍另一位老教授Ken Larner, 同行的人都知道他的大名, 现在也退休了. 各向异性专
家Ilya Tsvankin现在CWP的掌门人, 90年代中后期发表了一系列anisotropy的文章. 其
中的毕业生, Andreas Ruger的博士论文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华人毕业生中包括现在Ex
xonMobil工作的Wenjie Dong, Zhengyue Liu等, 还有不少在其他公司工作的Alumni. 随
着SEP毕业生Dave Hale 和Paul Sava 的加入, CWP未来的发展让我们试目以待. 与此同
时, 我还想提一句岩石物理实验室(Rock Physics Lab)的Mike Baztle是另一个大家, 他
和Dehua Han领导的休斯顿大学岩石物理实验室强强合作, 资源共享. 看来以后有必要单
独谈谈各个大学的岩石物理实验室.
再来一个典故, 和几个CSM 60年代的毕业生聊天, 其中一个说, 他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
三百个学生, 只有三个女生, 可想当时处于青春发育期男同胞的心情了, 他说: if
the girl wish, she can easily find somebody to go out  , 人多粥少, 于是他们就
开车15Mile 来到旁边的women college, 众人皆欢.  
下次就聊一下Univ. of Houston, Kurt Marfurt领导的AGL.
Reference (参考网址)
http://www.cwp.mines.edu/
(四)Univ. of Houston, Kurt Marfurt领导的AGL
谢谢大家的鼓励.  
俗话说, 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 位于世界能源之都的休斯顿大学得天时地利之便, 在勘
探地球物理界也闯出不小的名头. 休斯顿大学联合地球物理实验中心(Allied
Geophysical Laboratories: AGL), 联合之意在于曾经有5大实验室联合形成. AGL的前
身, 也就是地震声学实验室(Seismic Acoustics Laboratory: SAL)由著名的AVO专家Fre
d Hilterman 和 Keith Wang在1977年成立. 在Fred的领导下, 工作组所做的三维地震物
理模拟实验闻名世界. 80年代初期, 当改革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的同时, 休斯顿大学的
联合地球物理实验中心也宣告成立. 新的掌门G. H. F. Gardner和随后接替他的John
McDonald带领众弟子在地震偏移, 地震数字和物理模拟, 速度分析和倾斜叠加等方向作
出优秀的成绩. 1989年Caltech的毕业生Hua-wei Zhou (著名的华人地球物理学家,
Robert Clayton的弟子)加入AGL, 他的到来, 使AGL在理论地球物理方面获得加强, 在地
震层析成像方向的研究站在国际的前沿. 随着石油工业的跌宕起伏, 90年代中期AGL的5
大实验室, 经过重组和分离, 只剩下一个实验室, 但仍然保留着原有的名字AGL. 1999年
原Amoco公司的kurt Marfurt成为AGL的director, 地震属性的研究成为强项. 接着休斯
顿大学又吸引来著名华人岩石物理学家De-hua Han和他的岩石物理实验室. 随着老泰斗B
ob Sheriff的退休, Fred Hilterman重新加盟休大, AVO专家John Castagna也被休斯顿
大学招揽进来, 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应用地球科学和能源中心(Center for Applied
Geosciences and Energy: CAGE). 至此, 休斯顿大学拥有着顶级的勘探地球物理教授团
体, 未来的发展在于教授的远见也依靠于学生们的努力.
再来点趣闻, 每天中午, CAGE(或AGL)的会议室是教授和学生吃自带午饭的地方, 这里既
是各种新闻和笑话的传播地, 也是技术交流的重要场所. 有多少新的idea在这里的辩论
中产生, 又有多少的笑声留在这里.   
下一次聊聊University of Texas, Dallas, George McMechan领导的实验室.
References(参考网址):
http://www.mssu.edu/seg-vm/bio__allied_geo...oratories_.html
http://www.mssu.edu/seg-vm/bio_fred_j__hilterman.html
(五) University of Texas, Dallas, George McMechan领导的实验室
因为很多资料来自网络资源, 部分来自朋友的聊天, 如果有任何不对的地方, 请大家指
正.  
现在就聊聊Univ. of Texas Dallas 之地球物理教授George McMechan. 在我的印象中,
没有博士学位的地球物理教授寥寥无几, 而大名鼎鼎的 Prof. McMechan就是其中一个.
虽然只有硕士学位, 可他带出很多博士学生, 更是在1997年获得SEG的 Virgil
Kaufman Award. 如果你听说过他的故事, 你就会很佩服他的研究能力. George在1983发
表的逆时偏移(Reverse time migration: Geophysics)成为最早的和最著名的两篇逆时
偏移方法之一. 1985年George成为CLS(Center for Lithospheric Studies)的director,
并在1987年领导建立UT Dallas的Geophysical Consortium. 地球物理工作组的目的为
直接研究勘探和开发的问题. 随后一大批学生跟随他在地震偏移, 地震模拟, 速度分析
等方向进行研究. 而最让我佩服的是George研究的多样性, 一般来说, 我们只在一个方
向做比较深入的研究. George在很多方向作出令人惊异的成绩. 例如他的课题包括并行
计算, 浅层地震雷达(GPR), AVO,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等方向. 这里每个研究
方向都需花费很大的精力去阅读和跟踪最新的研究, 而他在每个方向都做的很好.
George真是一个多面手. 他的学生当中包括处理的专家Ruben D. Martinez, 他带的最多
的还是华人学生, 包括早期做处理和速度分析的高手Xianhuai Zhu (现VP, Fusion),
Tong Xu (Chevron), 搞偏移的Houzhu Zhang (Veritas), 还有小波专家Zhou Yu
(BP), Yafei Wu (Kerr-McGee)等弟子.
来点佐料, 在George的华人弟子圈子中, 他们称呼George为:老乔. 其中一个毕业生说:
老乔一年当中可能只休息一天, 那就是Christmas Day. 难怪George硕果累累,正是: "宝
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与诸位看官共勉.  
下次谈谈Univ. of Utah, Gerard Schuster领导的地球物理工作组.
References(参考网址):
http://www.utdallas.edu/geosciences/facult...y/mcmechan.html
http://www.utdallas.edu/geosciences/center...orge-award.html
(六)Univ. of Utah, Gerard Schuster
多谢大家的支持  
今天就讲讲盐湖城 Univ. of Utah之UTAM (Utah Tomography & Modelling/Migration
Consortium). Dr. Jerry Schuster 在1984年从Columbia Univ. 毕业之后加入犹他大学
, 于1987年领导成立UTAM, Jerry把勘探地球物理的种子播撒在盐湖之边, 从此成就他的
一代宗师身份. 在Jerry的指导下, UTAM工作组在地震正演模拟, 地震偏移, 速度分析,
地震层析成像等方向进行了很深入的研究, 也提出了很多很新颖的解决方案, 例如他和
学生Tamas Nemeth(现Chevron)做的Least Square Migration属于比较早期的尝试.
Jerry也是一个很喜欢中国学生的教授, 很多华人弟子先后从UTAM拿到学位, 例如早期的
seismic attributes高手Luo Yi (Saudi Aramco), 现在在Chevron工作的处理能手Fuhao
Qin, Yue Wang等. 最后有必要提一提, 曾经在UTAM做过Postdoc的 Yonghe
Sun(Chevron), 他在Utah物理系取得博士学位, Yonghe是迄今为止Geophysics的第一个
华人Editor(主编).
UTAM每年都在SEG年会上办一个展台, 介绍UTAM的研究成果. 我曾经和Jerry当时的学生
聊天, 我感叹说遥想当年我申请Utah的时候, 不幸被拒, 他说Jerry带的博士生都是中国
人(名额不多, 自己人和自己人竞争, 有压力呀  ),不知现在的情况有所改变没有.
前面我说过从现在起, 我会介绍一次美国的实验室, 然后介绍一次美国以外的实验室,
那么下次就聊聊荷兰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AJ Berkhout领导的工作组.
References(参考网址):
http://www.mines.utah.edu/geo/people/facul...y/schuster.html
http://utam.gg.utah.edu/./papers/title.html
(七)荷兰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AJ Berkhout
期待petro_man大作的同时, 我们来侃侃荷兰的Berkhout.  
在勘探地球物理的发展历史中, 无疑地震偏移领域吸引了大量的高手进行切磋, 也一直
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今天谈到的Prof. AJ Berkhout就是其中一个泰斗. 荷兰土生土长的
Berkhout在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从学士读到博士,练就一身本领. 其是否有
武功密籍不得而知, 但他以后在地震领域所做的贡献却扬名世界. 80年代中期,
Berkhout在Delft技术大学领导建立"地球物理成像"Consortium(现DELPHI), 其在地震偏
移领域独树一帜, 成为美国以外另一个著名研究中心. 一般所认为, 偏移是正演的逆过
程, 而Berkhout提出地震偏移是一个反褶积过程, 令人耳目一新. 其关于偏移的著作很
早就被翻译成中文, 与Stanford的Jon Claerbout有得一拼. 近期同Eric Verschuur以及
其他人员, 对共焦点成像, 多次波衰减等研究领导世界潮流. Berkhout在2001年获得SEG
的"杰出成就奖", 算是对他过去所做贡献的肯定. 他的很多学生毕业后很多在Shell,
BP, CGG, TNO等欧洲石油公司或服务公司获得工作机会. 因为和他的学生接触机会不多,
所以不能提供更多的细节.
在SEG年会上见过Berkhout几次, 感觉就是满头白发, 很有精神. 比较有意思的是, 他和
高斯束偏移专家Ross Hill(Chevron)的辩论, 俨然以一个权威形象提问. 岁月悠悠, 长
江后浪推前浪, Berkhout的时代已接近尾声, 新秀们也在大师们的培养下, 逐步登上舞
台, 诸位看官当中说不定就已经身入江湖, 至于能否在勘探地球物理的名人堂当中占得
一席位置, 就看各位的造化了.  
下次谈谈Univ. of Texas, Austin之Paul Stoffa.
References (参考文献):
http://www.delphi.tudelft.nl/
http://home.hetnet.nl/~berkhout-mulder/
(八)CRG(Centre for Reservoir Geophysics),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此段作者为rmps@精准石油论坛)
既然blueocean点名,我也就勉为其难,赶鸭子上架,介绍一下CRG(Centre for
Reservoir Geophysics),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关于Xiangyang Li和他们Edinbu
rgh Anisotropy Project,我也只是听说其名,不太了解,还是留给日后达人介绍吧。
说起IC(Imperial College), 不能不提RSM(Royal School of Mines)。正是在1907
年, RSM与其他几个学院合并组成立了IC,而RSM Building也是IC south kensington校
区唯一一座victoria时代建筑,与旁边的royal college of music一起和其他IC现代建
筑形成鲜明对比。扯远了。。。RSM现在大部分被Department of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所继承,系里目前最强的专业是石油工程油藏模拟方向。其他的如石油地质
,海洋模拟,天体地球物理也都是全英排名十分靠前的。Exploration Geophysics许多
年前也有一定的实力,代表人物Michael Worthington(前系主任,也是Prof. Wang的博
士导师,现在Oxford University开始养老了),Gerhard Pratt(PHD from IC in
1989, Elf Lecturer in Geophysics 1992-1997,不知何故于January 1998去了安大
略的Queen's University)。下面说说主角Prof. Yanghua Wang。老王83年长地毕业去
了中石化南京物研所,一干就是8年,92-94在澳大利亚Monash University读的硕士,
师从Greg Houseman(现在英国University of Leeds任教)。95-97,老王仅用两年时
间完成博士学位,去Robertson(现已和Fugro合并)工作并一直升任到Head of R &
D, Roberts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 UK,做为一个华人他已经不可能再升职了,因
此2004年一月老王受聘IC并一手创建了CRG。老王也是非常勤奋,经常下半夜还给我们回
邮件,虽然要坐火车上班每天也基本上在9点左右到学校,并经常以此鞭策我们。由于长
期在工业界打拼,老王研究兴趣广泛,发表的文章也是涉及地球物理的许多方面,比较
注重实用。老王比较拿手的是消多次波,并因此在去年EAGE年会上获Guido Bonarelli
Award 2005。目前CRG处于起步阶段,困难不少,但我们一帮弟子踌躇滿志,力争为CRG
的发展多做贡献。若有问题,欢迎大家查询网页或提出问题在此讨论。
参考网址:
http://www3.imperial.ac.uk/people/yanghua.wang
http://www3.imperial.ac.uk/earthscienceand...rvoirgeophysics
(九) Univ. of Texas, Austin之Paul Stoffa
大家知道在美国一提起Texas, 就感觉是农场, 牛仔, 石油, 当然爱好美国橄榄球的看官
就知道Univ. of Texas, Austin分校了. UT Austin是德州州立最好的大学之一, 比较有
钱, 这和德州有这么多的石油公司有关. 今天所说的主角Prof. Paul Stoffa自从1994年
就是Institute for Geophysics的director. 熟悉地球物理的人士知道, 我们所说狭义
上的地球物理通常分为两类, 理论地球物理(研究整个地球构造)和石油勘探地球物理(偏
应用). 如果把理论地球物理比喻为内家功夫, 把石油勘探地球物理比喻成外家功夫, 那
么Paul是一位内外兼修的大师. Paul早期毕业于Columbia Univ.(1974), 他的研究范围
比较广, 包括地震信号处理, 多次波衰减, 速度分析, 地震偏移等, 而让Paul出名的是
他所发表的split-step migration和Radon transform. 与此同时他还是大洋钻探的主负
责人, 上一次在Rice大学看到他所做的报告, 主要介绍UTIG的研究方向, 可以看出UTIG
的研究囊括地球物理的各个方向. 这里再多说一句, 从前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 在勘探
地球物理学界知名的教授大多来自几所老牌的学校, 例如MIT, Stanford, 而以海洋地震
研究著名的Columbia Univ. 培养出了三名大师级的勘探地球物理教授, 包括Paul
Stoffa, Kurt Marfurt (Univ. of Houston), 和 Jerry Schuster (Univ. of Utah),
我称他们三个为Columbia三剑客. 言归正传, 当一些大学的地学系苦苦挣扎到处找项目
的时候, UTIG在Paul的领导下, 争取资助犹如探囊取物, 怪不得和其中一个学生(印度人
)聊天的时候说, 我们唯一的好处就是钱多. 所以当你博士毕业, 考虑做几年postdoc的
时候, UT Austin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里还不忘加一句, UTIG退休的老教授Milos
Backus(前文曾经提过)也是一位泰斗级的人物. UTIG是由Maurice Ewing在1972年成立,
为了纪念他在地球物理方向所做的贡献, SEG设立的最高奖章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希望以
满腔的热情投身于勘探地球物理界的看官, 能在以后的努力中摘取这个最高荣誉.
下次聊聊德国的Geophysical Institute of University of Karlsruhe
References (参考文献):
http://www.ig.utexas.edu/people/staff/pauls/
http://www.ig.utexas.edu/
(十)中国教授之一 Univ.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做教授(Research)的Dr.
Rushan Wu
因为平常很忙, 现在就想到哪儿, 就写到哪儿, 多谢关注本贴和支持本贴的朋友. 如果
本贴所叙述的有任何不对的地方, 请你指正.
因为谈了很多外国的教授, 今天就谈谈在美国做地球物理比较好的中国教授. 虽说科学
家不分国界, 但是华人能在勘探地球物理界的学院派中占得一席位置, 也是令我们感到
很自豪的. 现在就聊一下在Univ.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做教授(Research)的Dr.
Rushan Wu. Dr. Wu在大名鼎鼎的地震学家Keiiti Aki(定量地震学的作者之一)的指导下
于MIT获得博士学位(1984), 之后他去过很多地方进行研究工作, 包括日本,巴西, 德国
等. 现今, Dr. Wu 在UC, Santa Cruz任Modeling and Imaging Lab(MIL)的director.
我们知道在美国学院派当中做地震偏移非常强的group, 一个是Stanford的SEP, 另一个
是CSM的CWP, 而最近UC的MIL就象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Rushan Wu领导下的小组所做的B
eamlet migration受到大家的一致关注, 他们所做的地震正演也很好. 我还清楚的记得R
oss Hill(Gaussian Beam migration)在2004年的talk中特别强调了Rushan Wu和他所领
导小组的工作. 除了地震正演和偏移, Dr. Wu也还做小波变换及其在地震中的应用, 地
震散射和非均匀介质等研究. Rushan Wu虽然身在美国, 可是他和国内的联系非常密切,
他的研究室经常有来自中国的访问学者, 他也常有机会回国内做报告. 今年在New
Orleans开SEG年会期间, 看见他的group大约有8,9个人参加会议. 看起来, 他是非常支
持自己的弟子或colleagues多参加这种国际性的会议. Dr. Wu不但科研做的好, 他的外
语能力也不错, 除了英语, 他还懂葡萄牙语, 日语, 法语, 俄语和德语.
在Houston, 遇见Dr. Wu的几个弟子在大油公司做实习(summer intern), 和他们的几次
聚会都很愉快(也感谢精准石油论坛能提供这样的机会). 随着Rushan Wu工作组所做的研
究获得广泛认可, 希望他们的发展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Reference:
http://es.ucsc.edu/~wrs/
(十一)中国教授之二  Dr. Dehua Han @ Uinv. of Houston
继续谈美国的华人地球物理教授.
常搞岩石物理的同仁, 一定会知道Dehua Han这个名字. 现在Dr. Dehua Han在Uinv.
of Houston的地学系任地球物理教授(Research). 他领导的岩石物理实验室(Rock
Physics Lab)在美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这个岩石物理实验室和Colorado School of
Mines由Mike Batzle领导的岩石物理实验室一起联合, 所有的数据资料共享, 每年的con
sortium年会也一起开, 是Stanford的岩石物理实验室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Dr. Han在198
7年于Stanford获得博士学位, 他的博士研究当时获得很大的轰动, 因为他用实验验证了
岩石的速度,和岩石的clay含量以及空隙度(porosity)之间的联系, 并用线性公式表达出
来, 自此这个公式便以Han's equation震荡在岩石物理界. Dr. Han的导师就是著名的岩
石物理学家Amos Nur. 他毕业之后加入Unocal石油公司(现并入Chevron)负责岩石性质或
流体的测量工作, 后来转入Houston高级研究所, 直到三年前加入休斯顿大学. Dr. Han
领导的consortium获得很多石油公司或服务公司的资助, 随着勘探向着更深的深度钻探,
这也推动了解研究岩石和流体在此条件的特性变化,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获得很多资助的
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个比较值得赞赏的是, 因为实验的特殊要求和某些实验部件的昂贵
价钱, 他们实验室有很多零件或设备, 都是自己动手制作或组装, 这需要很强的动手能
力, 看着造出来的零件, 有点象只此一家, 别无分店.
掐指一算, Dehua Han来美已二十余年, 他在中年的时候出国, 经过二十余年的打拼获得
现在的成就, 令我年轻一辈学习和反思, 就象Dr. Han经常提起的, 只有用心的努力学习
工作, 你才能获得成功.
Reference:
http://www.geosc.uh.edu/faculty/faculty.ph...5622-961-5=dhan
http://www.rpl.uh.edu/
(十二) Texas A&M Univ.
在德州公立大学系统中, Texas A&M Univ.是最好的两个大学系统之一, 位置处于Housto
n和Austin之间的College Station, 由于地处德州, 其石油相关的专业在全美也是名列
前茅. 今天介绍的地质地球物理系也是有一定的名气, 其中比较出名的教授 Luc
Ikelle于1986年毕业于法国巴黎第7大学获得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博士学位, 之后他加入
Schlumberger工作了大约10年, 于1997年成为A&M的教授, Dr. Ikelle的研究范围比较广
, 我印象中他做了很多去除多次波的研究, 现在他带领的工作组主要涉及地震数据的处
理, 波的传播特性研究, AVO研究, 各向异性等, 特别是他领导的consortium on
automated seismic processing模拟了很多地震波传播的性质. Dr. Ikelle最近比较令
人注目的是他新写的一本地震介绍书, Introdution to Petroleum Seismology, 内容不
错, 欢迎大家到SEG网站上预览. A&M勘探地球物理另一个比较有名的教授是Richard
Gilbson(associate prof.), 也可以简称他为Rick, Dr. Gilbson于1991年MIT获得地球
物理博士学位, 也在1997年加入A&M地质地球物理系, 他的研究包括计算地球物理, 地震
处理, AVO等. 我大约在2004年见过他, 当时他来Houston开项目总结年会, 他也有几个
亚洲的学生, 当时看到他时, 他刚风尘仆仆的从College Station一路开车到Houston.
整体来说A&M的地质地球物理系在勘探地球物理也比较有优势, 一是离能源之都Houston
只有大约两个小时的路程, 毕业生可以就近获取就业机会, 二是地球物理教授团体的知
名度逐渐上涨, 虽然和老牌勘探地球物理超强的学院, 例如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等比起来, 仍需继续努力, 我相信只要A&M加大投入, 吸引知名人士加入教授团体, 另外
在奖学金等方面大方一些, A&M必将在勘探地球物理研究上让大家另眼相看.
References:
http://geoweb.tamu.edu/Faculty/Ikelle/index.html
http://geoweb.tamu.edu/RResearch/sedstrat.html
(十三)University of Karlsruhe
看到今年十月份The Leading Edge上, University of Karlsruhe在招聘应用地球物理教
授, 这个职位是Peter Hubral退休后空出来. 看到这, 就聊聊University of
Karlsruhe的地球物理研究所(Geophysical Institute)吧.
搞过地震偏移成像的同行, 对Peter Hubral一定不会陌生, 他在勘探地球物理届知名度
相当的高, 也是一代偏移成像大师. Dr. Peter Hubral 1970年左右博士毕业于英国帝国
理工大学(Imperial College at London, 当时为皇家矿业学院, 后来成为帝国理工大学
的地学和工程系). 在1986年成为University of Karlsruhe的应用地球物理正教授之前,
Hubral 分别在奥地利的Burmah石油公司和德国地质调查局工作. 令Dr. Peter Hubral
一举成名的是他在70年代提出的"成像射线"(image ray). 后来的工作包括真振幅偏移等
, 他和他的同仁,包括Martin Tygel和Jorg Schleicher等一起发表了不少此类的文章,
成为90年代克希霍夫偏移的领军人物. Peter Hubral分别在1978年获得EAGE的Conrad
Schlumberger Award和1979年SEG的Reginald Fessenden Award. University of
Karlsruhe的地球物理研究所也由于Hubral的贡献被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届所关注.
University of Karlsruhe的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其他两所大学一起合作于1997年成立波动
反演技术Consortium (另外两所分别为德国汉堡大学University of Hamburg, 和巴西Ca
mpinas University). 这个Consortium联合几所大学的优势力量, 主要研究地震成像,
反演, 真振幅偏移, 地震正演, 去处多次波, 和岩石物理等.
我本人personally并不认识Peter Hubral, 但一直敬仰他在勘探地球物理界的贡献. 我
个人认为他的地位犹如美国Stanford大学的Joe Claerbout, 荷兰Delft科技大学的Guus
Berkhout. 虽然他们老一辈勘探地球物理领袖人物渐渐淡出江湖, 无疑他们的弟子们接
过他们的旗帜, 和我们广大地球物理从业人员一起探索未知的地球物理领域.
References (参考文献):
http://www.mssu.edu/seg-vm/bio_peter_hubral.html
http://www-gpi.physik.uni-karlsruhe.de/
http://www.wit-consortium.de/
(十四)Univ. of Calgary的CREWES
接着再聊加拿大Univ. of Calgary的CREWES
位于加拿大石油城Calgary的Univ. of Calgary以其弹性波勘探地震研究组(CREWES)而著
称. 这里也是高手云集, 教授团体包括Robert Stewart, Larry Lines, Don Lawton,
Gary Margrave等. 多分量大师Dr. Robert Stewart 1983年博士毕业于MIT. 此后先后工
作于Chevron, Arco 和Veritas,并于1987年成为Univ. of Calgary的勘探地球物理教授.
他在Don Lawton和Jim Brown的帮助下, 成立了CREWES (Consortium for Research
in Elastic Wave Exploration Seismology). 这个研究组成为加拿大甚至世界上比较成
功的勘探地球物理研究中心. CREWES以研究多分量为重点, 通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壮大,
研究范围涵盖勘探地球物理的各个方面, 包括多分量地震数据处理, 偏移, 解释, 反演,
4D, AVO, 岩石物理等. CREWES在2003年获得SEG颁发的特别成就奖, 以表彰他们在地震
研究上的贡献. CREWES也很会做广告, 例如每年的SEG年会上, 他们都会出售自己做的光
盘(内容包括CREWES的研究报告等). 他们的网站做的也不错, 可以下载MATLAB地震数据
处理程序, 而在线的Zoeppritz方程也倍受大家喜爱.Calgary在加拿大的地位就相当于美
国的休斯顿, 所以很多CREWES的毕业生能就近找到工作职位. 不但如此, 我还在Houston
看到几个从CREWES毕业就职于美国石油公司的朋友. 因为比较强的教授团体, 加上工业
界慷慨的资助和其他Funding, CREWES受益于这个良性循环, 吸引了不少学生就读于此.
毕业生中, 最著名当属Brian Russell (Hampson-Russell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博士
论文值得一读.
本人和Robert Stewart接触过几次, 我感觉他比较干练. Robert能成功的带领CREWES游
刃于国际勘探地球物理界, 很值得我们佩服和学习.
References (参考文献):
http://www.crewes.org/
http://www.cseg.ca/achievements/awards/hon.../stewart_r.html
(十五)Univ. of British Columbia
接着再谈谈加拿大的Univ. of British Columbia. 给大家透露一点消息, SEG 2008年春
季的Distinguished Lecturer为UBC的退休教授Tadeusz Ulrych
了解加拿大高校的朋友都知道Univ. of British Columbia是加拿大的一流高校. 她的地
球物理在国际上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原因之一就是世界级的专家Doug Oldenburg, 做
地球物理反演和电磁的同行估计会读过他的经典文章. 他的学生当中, 有一个比较有名
的华人教授, 就是Yaoguo Li, 现任教于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UBC在勘探地球物
理方向上就是Tad Ulrych了. 生于波兰华沙的Tad, 因为二战的原因而流离失所, 他大学
毕业伦敦大学, 后来在UBC拿到了硕士和博士学位(1963年). 此后又去过其他几个高校,
最后一直呆在UBC做地球物理教授, 直到退休. 他和他的学生们, 做了很多地震反演, 时
间信号分析, 去除多次波, 滤波等. Tad的学生当中比较有名的为Mauricio Sacchi (现
在任教于Univ. of Alberta). 他们两人一起发表的高分辨率拉东变换(Radon
Transform)去除多次波被石油工业界广泛应用. 由于Tad已经退休, 不知道UBC还会招新
的Faculty来顶替这个职位吧. 而年轻的教授中, Felix Herrmann博士毕业于荷兰的Delf
t科技大学. 他做了不少Curvelet方面的研究. Felix的研究范围也比较广, 包括地震成
像, 反演, 地震属性, 和理论地球物理方向上的研究. 已经离开UBC的Rosemary Knight
也是比较有名的女教授, 她在UBC呆了十几年, 是近地表地震方向的专家. 已于2000年转
到Stanford大学继续做教授.
话说Tad比较有风趣, 人老新不老, 我还记得他在Tury Taner 80岁报告会上用一张Slide
写了"Tad Who?", 迎来大家的一片笑声. 让我们期待2008年, 看看Tad能带给我们什么样
的故事. 他报告的题目为"振幅和相位在处理和反演中的作用"
Reference (参考文献):
http://www.eos.ubc.ca/research/cdsst/Tad_h...home/index.html
http://www.eos.ubc.ca/about/faculty/D.Oldenburg.html
http://www.eos.ubc.ca/about/faculty/F.Herrmann.html
(十六)捷克的Charles Univ.
今天就谈谈捷克的查理大学Charles Univ. 位于布拉格的Charles Univ. 是欧洲最古老
的大学之一, 成立于14世纪中期. 她的历史上最有名的教授当属曾在此任教一年的爱因
斯坦. 当然今天的主角是任教于此的世界知名射线理论专家和地球物理教授Vlastislav
Cerveny.
Cerveny 1961年博士毕业于同一学校. 他是现代射线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Cerveny发展了
渐进射线追踪方法, 也是其他射线追踪方法的贡献人之一. 熟悉射线理论的地球物理同
行知道, 我们地震正演模拟和反演偏移很多涉及到射线理论. 特别是数字地震模拟, 常
用的射线追踪方法包括渐进射线法asymptotic ray , 旁轴射线法paraxial ray, 高斯束
射线法Gaussian Beam等. 由于Cerveny的杰出贡献, 射线理论在80年代和90年代倍受重
视, 和Kirchhoff 偏移一起成为当时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Charles Univ., Cerveny 于19
93年领导建立了SW3D 研究组(Seismic waves in complex 3-D structures), 主要研究
地震波在三维复杂介质中的传播. 这个研究组受到石油工业界的重视, 一些大石油公司
一直资助此研究, 例如BP, Chevron等. 由于现在的研究热点转到波动方程偏移,
(two-way wave equation, reverse time migration), 原先的一些sponsor今年停止了
资助, 比如Shell和ExxonMobil. Cerveny发表了三本具有深远影响有关射线理论的书.
最新的一本为2001年出版的"Seismic Ray Theory", 很值得搞地震射线的同行作为参考
书. Cerveny所做的研究, 不但勘探地球物理界关注, 也受理论地球物理界敬仰. 他获得
过很多荣誉, 最近的就是2005年SEG颁发的最高奖Maurice Ewing Medal. 记得当时我在
颁奖现场, 而Cerveny由于身体原因并没亲自到场, 但是当主持人介绍完他的业绩时, 仍
获得了全场长时间的掌声.
虽然射线逐渐被波动方程理论代替, 但Cerveny所做的贡献在勘探地球物理发展史上是不
可代替的. 谨以此文向Cerveny致敬.
References: (参考文献)
http://www.mssu.edu/seg-vm/bio_vlastislav_cerveny.html
http://sw3d.mff.cuni.cz/staff/cerveny.htm
(十七)ERL @ MIT
此段作者lizardchang@精准石油论坛
写得真不错, blueocean 可以考虑出一本书了!
无意中在mitbbs上发现了这个论坛, 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的专业是大地球物理, 正准备
扩展一下自己的研究领域, 做一些地震勘探的项目, blueocean 的文章使我受益菲浅.
虽然在MIT待了6,7年, 但是对MIT 之地球物理分析组GAG(Geophysical Analysis
Group)的历史知之甚少, 说来惭愧. 刚来MIT的时候, 感觉MIT的ERL(Earth Resources
Laboratory)的奠基人Nafi Toksoz 年事已高, ERL也七零八落的, 勘探地球物理的水平
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 最近, 我才了解到, ERL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地球物理人才,
Nafi 的弟子更是遍及各大石油公司. 象大家提到的EXOONMOBIL的董文杰就是Nafi的博士
生. 有谁对ERL的历史比较熟悉, 帮忙介绍一下这个东北名校, 算是对 blueocean 的地
球物理浪漫史的补充吧.
现在, 年富力强的 Robert D. van Hilst 教授接掌了ERL的帅印, 招兵买马, 准备再造E
RL的辉煌!
(十八) 岩石物理@stanford
此段作者 petro_man@精准石油论坛
Stanford 岩石物理实验室是一个典型的Stanford的research group: 一方面做出了很多
该领域开创性的工作,另一方面为工业界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这离不开创建这个组
的人: Amos Nur。Amos Nur是个以色列人,早年MIT毕业后到Stanford从事岩石物理方
面的研究,并创建了Rock Physics and Borehole Geophysics group. 他对rock
physics 方面的贡献被业界普遍认可。他现为美国工程院院士,是Stanford地学院的八
九个有title的教授之一。他还喜欢在电视上做石油工业的现状和趋势的访谈,很多大石
油公司的高层很买他的帐。他的接班人是Gary Mavko, 也是一位非常nice的教授。最让
俺敬仰的是他们组的research associate: Tapan Mukerji。此人极其聪明,懂的东西特
别多,跟他讨论问题会受益非浅,虽然不是faculty但却上着四五门课,指导着很多学生
。这个组出来的有名的中国人包括: 王之敬(曾是SEG vice president, 现为雪佛龙的
manager), De-Hua Han (UH professor).
<待续>
在网上逛时翻到一篇有趣的文章,不知是否2old...
傲慢的教授
  
  我有一个朋友A在石油系,她的导师 Andre Journel 教授一向以听不进意见而著称
,是个典型的学术恶霸(“学霸”)。以作学术报告为例,一般底气不足之人如研究生
,最常用“I feel”,“I guess”;而当了副教授或教授,就比较有资格用“I think
”; 但诸如 Andre Journel那样的学霸,就总是要用“I believe”或者“I insist”
了:他们根本容不得别人的争辩。
  
  Andre Journel 是斯坦福地球学院(包括地球物理,地质,石油三个系)最有名的
几个教授之一,为人傲慢。但我今天主要却并不是要写他。我要写的是学院里更有名的
一个教授,那就是地球物理系的 Jon Claerbout。相比之下,他更加傲慢。
  
  有一次 Andre Journel 的中国学生B答辩,我去听讲,发现 Jon Claerbout 也在听
,但总是显得很不耐烦的样子,在椅子上一会儿深坐,一会儿浅坐,不停地改变姿势。
不仅如此,到后来他大概实在烦得不得了,就把鞋子脱下来,隔着一层厚厚的袜子抠脚
丫。我当时就想,Andre Journel 这下子肯定会很不高兴,因为 Jon Claerbout这样做
实在是太不给他学生面子了。
  
  没想到几天之后见到A时,说起B答辩的事,A却道:“那天B答辩完了之后,Andre
和学生们一起说话,显得特别高兴,不断地说‘B的报告真是做的很出色,你们也看见了
,连 Jon 今天都坚持听完了。’”
  
  我当时听到这个说法,觉得很新鲜。直到后来才知道,Jon 在整个斯坦福地球学院
都是以听博士论文答辩十有八九会不耐烦地中途退场而闻名的。他能够听完B的报告,实
在已经是很大的褒奖了。
  
  Jon Claerbout 的课题组在地球物理系是最大的。他大概快有六十岁了,很胖,养
着很长的白胡子,从外形上看有些象马克思。他喜欢把眼镜摘下来不断擦拭,摘了眼镜
后就会把书拿得很近凑上去阅读,种种神态和动作都象极了我在科大时的同班同学小胖
。而小胖在班上也有科学怪人之名,但毕竟没有怪到家,所以才会当 BBS 的版主。
  
  而 Jon Claerbout 就是个真正的科学怪人。不仅行为方式与众不同,思维方式也非
常奇特。整个学院里人人都知道他是个天才。他每年秋季开一门课,叫做“Basic
Earth Imaging”,据说没几人能听得懂。但选课的人一样踊跃,因为老生总会告诉你,
虽然就业市场时有动荡,但只要选过 Jon 的课,毕业后就一定会找到工作。现实利益的
驱使之下,就没有人能抵挡诱惑而不去一试;至于听不懂课时时痛苦,也就管不得那么
多。
  
  相信再过几十年,他一定会成为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只是他却大概看不到那一天了

(十九) 王之敬  (插叙)
王之敬,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后考入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地壳上地幔地球物
理探测专业。一九八二年毕业后入斯坦福大学地球物理系深造。一九八四年获硕士,八
八年获博士学位。自研究生至今,一直在从事油藏地球物理,油气地震监测(四维地震
),及岩石物理等方面的研究。与其导师NUR教授一起提出了地震法监测注蒸汽采油过程
的可行性。后又提出了地震法监测注二氧化碳采油过程的可行性。曾多次被聘为国际大
型会议,研讨会,及其他技术会议的主题演讲人。一九九九至二零零零年度当选(由学会
近两万会员通讯差额直选)为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副主席,成为该学会七十几年历
史上进入领导阶层的第一位中国人。二零零二年被提名为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会主席候
选人,成为该学会七十几年历史上第一位非白人主席候选人。一九九七年国际勘探地球
物理学会年会最佳论文奖,一九九八年拉丁美洲地球物理年会最佳论文奖。二零零二年
获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会颁发的考夫曼金奖(VIRGIL KAUFFMAN GOLD MEDAL)。表彰其对
勘探地球物理技术的杰出贡献。
现任美国雪佛龙德士古勘探开发技术公司地学技术与人事发展部主管、亚裔雇员联合会
副主席(非工会组织),兼斯坦福大学地球物理系客座教授,《地球物理》学刊副主编
摘录《成都理工大学校友会》
--
※ 修改:·davy 于 04月02日10:14:23·[FROM: 141.212.108.73]
※ 来源:·瀚海星云 bbs.ustc.edu.cn·[FROM: 141.212.108.73]
--------------------------------------------------------------------------------
GotoItaly 436 1383 248 361
本文: [转寄][转贴][删除][修改][回复][作者:GotoItaly][人气:48]
发信人: GotoItaly(~肖邦第十圆舞曲~), 信区: ESS
标  题: Re: [zz]我来谈谈勘探地球物理发展的罗曼史
发信站: 瀚海星云 (2008年04月02日10:40:20 星期三), 站内信件
re
【 在 davy (macross ∈9907) 的大作中提到: 】
: 逛论坛看到的,觉得对地物的同学会有帮助,所以转过来了
: 原作者 blueocean@精准石油论坛
: 原帖地址http://forum.petro-china.com/index.php?showtopic=2133
: 因感于勘探地球物理近几十年的发展, 想写一写有关它的近代发展历史(Romantic
: Story), 主要集中描写在各个大学的实验室和主要贡献人. 因为时间也比较忙, 隔一定
: 的时期会更新一下.
: 今天只是起一个头, 后面慢慢加. 下次主要讲讲作出巨大贡献的两个group, MIT的Geoph
: ysical Analysis Group (GAG): 1952 -1957, Stanford的SEP 1973-current
: 连载中.......
: (一) MIT 之地球物理分析组GAG
: .................(以下省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1 21: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八小时的斑竹,小三的确牛啊。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0-21 17:18
  • 签到天数: 11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9-7-2 00: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感谢楼主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12-22 17:40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7-2 10: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学习!!!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2 12: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下来看看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5-30 10: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求联系  求助  电话15101181756  短信电话均可   急求   扣扣228459449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5-1-1 07:29 , Processed in 0.05376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