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1403|回复: 14

[职业规划] 给自己一个优秀的理由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5-11-25 17: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看过我此前一些帖子的人都知道我是一油田子女,去油田工作其实是可以随处找到一些社会资源的。我的很多同学也跟我一样的油田子女,所以他们在油田运作的时候自然也会就近选择动用他们的社会资源。不过我在进入油田的研究这个方向的时候没有继续这种动用。这跟我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甚至也是我的短处。但是,从更远一点的现在回看这段历史,却觉得自己也走得很是得意。

    孤立无援的窘迫还有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同病相怜。在我后来工作的地调研究所,里面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都是地方上考学分配来的。从所长到师傅、到各种大姐、到清绘员打字员,只有大约不足十分之一的人是油田子弟。大多数人看到新人的时候都能想起自己当年的那些情状,如果你也跟他们一样没有依托他们就更愿意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伸手。我同学所在的油田研究院则情况似乎有些不同,他们那儿估计超过了三成的人是油田子女,而新毕业生更是几乎百分百的都是油田子女或者领导亲属。他们的处境来说,不拼背景与关系几乎就是等死。

    刚刚到研究所的时候,最开始被发现的优点是写字好。在我刚刚工作的时代,计算机还是“贵族”,一台Compaq品牌386兼容机可以卖到三万人民币,人们的日常工作仍然需要大量的笔头儿作业,写字也会成为一项技能。在单位,说写字好并非是“隶篆章草”,而是“仿宋字”。我们那个时候都需要帮助师傅们整理大量的报表材料,很多时候都是从一个汇编本上摘抄下来,而对于摘抄的要求就是统一的仿宋字。能够严格按照仿宋字标准来抄写也成了一些当年四十岁上下的老中专生的基本功和炫耀资本,他们经常嘲笑大学生不学无术的一个点就是“连个字儿都写不利索”。很多新生代的大学生领导也从这个时代经历过,他们虽然未必认同老中专生的看法,却也认为大学生能够踏踏实实的抄写各种报表是值得关注的职业素养,而愿意去花时间练习自己的仿宋字的大学生更是值得关注。

    另一个小优点,就是那个时候室里边开会我会写一个会议小结贴在桌子上,主要就是我参加的项目的目标点和时间点。当时的室主任看到之后曾经让我帮他去整理党组织生活记录,我干了两天跟他说不喜欢,他就让我总结会议纪要。这个时候就不限于我参加的项目,还有另外两个生产项目的会议纪要。而室主任给我们同事的理由是“小郝的字漂亮”。其实,我的会议纪要大多数很简洁,每个项目四五行,每行也就七八字,大多是“下周日,T3等T0”这样。虽然不好看,但是目标很清晰。

    知道我喜欢编程序之后,室主任马上让我找当时的打字室去借一台旧的8086,在上面编写小程序。给这位领导编了一个简单的电脑成图程序之后,他就坚持让我去学习“上机”——就是去当时的Sun Workstation上进行更加复杂的专业制图、解释及地震属性分析。虽然说两眼一抹黑,但是幸喜专业成图软件所要使用的算法也跟我原来程序中要进行线性回归的算法没有本质区别,于是就这样顺带着开始尝试去阅读那些大部头英文说明。最开始是在Workstation上对着阴极射线管儿的大屏幕看,太累眼睛。后来总算是当时计算站的领导关怀备至,给了三本说明书的纸本。英文连整句都读不下来的我就这样硬着头皮看了很多页码的说明书。好在当时的说明书废话很多,也不用很复杂的表述,大致看上四五十页以后就能摸出规律,再看的时候也不用特意计较个别的生词或者不懂的整句。渐渐的,虽然仍然被很多人认为英文超烂,却承认我的计算机水平是很厉害了。进而就延续到地震属性的计算公式,这些数学转换并不十分复杂,我找到说明书看了若干之后就能在软件中照猫画虎的作出更加复杂的组合来。这些组合对于地质分析还是有些佐证性的。这些努力让已经当上副所长的室主任坚定让我去学地震反演技术,他给我的任务就是“学到真本事”。


    回想这一路走过来,虽然没有那么依赖人际关系,却还是用自己的心血去拓展了一份人际关系,甚至是更加值得别人信赖的人际关系。而这中间建立起信赖感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我足够优秀。我在这儿说自己优秀并非说自己出类拔萃,而是说自己胜任工作,大多数时候超额完成自己的份内事。超额并非做很多,而是做很好,成果质量精益求精。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磨出的成果渐渐被同事和管理层普遍认同,即便是我个人性格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他们依然能够在跟我的合作中获益。所以,我觉得一个人要想热爱自己的本行,就要跟自己在心里订一个契约,给自己一个优秀的理由。


    (未完待续)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31 21:44
  • 签到天数: 714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5-11-25 19: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说的好。向老师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5-17 09:51
  • 签到天数: 542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5-11-25 19: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7-1-10 09:40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5-11-26 09: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作确实是这样,并不是每天都要搞研究,做一个什么创新的东西,但能把本职工作做得很出色,未必都可以做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12 20:11
  • 签到天数: 189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11-26 10: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越努力,越幸运,越认真,越优秀,给自己一个优秀的理由,存在总要留下点痕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2-7 09:50
  • 签到天数: 1225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5-11-26 12: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励志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6 13: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自己定一个契约,其实很多人都这样在心里想过,很多人在最开始也这样做过。比如说,刚刚入职的时候年轻人都希望自己若干年之后干到总地、总工、处长、局长的位置。这事情虽然看上去总是少数人最后拿到那个胜利/成功,但是其实还真是若干年看下来总是有些人在最初就显露出锋芒,最终也达到了某个位置。那位置我们虽不知道是不是他当初的预想,但是总是要让我们心服口服的是他还是做到了我们没有做到的。

    一个处数千人,也只能有一个处长。一个局数万人,也只能有一个局长。虽不能说每年进入这些处、局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如过江之鲫,但在某些知识分子密集的部门确实得承认竞争绝对是白热化的。


    跟这种外化的成功相对应,人一般也会有自我实现的目标。在精神层面、在专业领域、在管理领域的个人建树同样也会是很多人的一种追求。这种内在追求经常会随着人的境况改变而改变,相对来说也更难坚持。内在的东西没有一定的标准,也缺乏其它力量的监督。很多时候我们并非多么有毅力可以持之以恒,只是有某种外力监督着让我们去坚持一下或者改变一下。而对于我们自己的内心,在缺乏监管的时候我们给自己一些奇怪的理由或者不给理由就临时放弃什么也很正常。很多人自谓的拖延症还达不到精神疾患的水准,只是这种监管不力的效应。


    我曾经思考过这种情况的发生的诱因。我们很多人其实并非自暴自弃,而是有一种“处女情结”。即,生怕我们的行为或者思想越过了某个设定,而且一旦逾界就会觉得反正自己已经属于“非正常”而纵容自己反复逾界。


    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里曾经描写过一个练习童子功的人,说是最忌荤腥。他妻子想要主人公打败这个家伙的时候只是在他的茶中滴了一滴血。那妻子在他被战败之后讥笑他道:这门功夫难练而易破,我当时便劝你不练也罢


    我们倒不是要讨论武功,而是说我们如果如这个练习童子功的人如何,而是替他想想他的心理状态。他这种战战兢兢要保护自己“纯洁”的思想其实跟我们很多人怕犯错的心态一样。而一旦是有了他这种强烈的感觉,那么一旦该“纯洁”被打破或者被劫持,我们就会为此付出巨大的牺牲——只因为我们曾经为了这份“纯洁”消耗过相当长的生命。我们以为一次过错或者失误就让我们进入了另一个划分领域,我们从此与自己熟悉的“纯洁”无缘,我们对前一期自我的解构就此变成了主要的目标。果真如此,“这门功夫难练而易破,我当时便劝你不练也罢。


    所以,首先要保护的不是“纯洁”,而是自己能够修订自我不断进步的“决心”。即便是已经不再是一个“纯洁”,也不因此就一定要当一个混蛋。即便是一个混蛋,我们也仍然有机会不断地让自己在现状上进步,而不是如同阿Q那样跟别人回忆:“我那个时候可纯洁了...唉,青春不再呀!”


    对于“纯洁”特别看重的人,也会对于失贞的时刻特别看重,他们会给你各种警告:三十岁不成功你就走下坡,三十五是一大关,四十岁就是巅峰...,等等等等。他们会畅快的回忆起自己设定的“失贞点”之前的辉煌,然后对应到现在的落魄。用一个血肉之躯的教训告诉你这个数字的魔力。


    我不想去批判岁数绝对意义,因为随便举个诸如邓小平、巴菲特就能证明年龄从来不是不学习、不进步的理由。我只是想说,即便我们的生理上固有一些规律,我们的心理上仍然能够从各方面补偿这种情况。


    举个小例子,也许机械记忆力我们都错过了最佳时间段,因为大多数人记忆力最好的时机在幼年,但是我们依旧能够记得住很多事情。我们在用自己的记忆训练或者学习训练通过逻辑性、类比性、推理性的因素补偿我们机械记忆的衰退。对我来说,即便是我们的记忆在下降,我们仍然可以通过随手记笔记、写随感的方式保留自己的思考来补偿。人其实并不怕记忆力衰退,人怕的是以记忆力衰退为借口给自己放松监管。


    我看到过很多进入四十岁就无所事事的人,在我觉得他们的职业生涯刚刚走过1/3的时候他们已经进入了休眠期。很多这种人都有着很好的理由让自己放弃自己的职业追求和职业梦想,或者是客观情况,或者是没有赶上脚步错过了机会,或者是没有关系,或者是小人作梗,不一而足。每每看到他们,我就在心里给那个要说同样话的自己一记响亮的耳光:看看,如果你不想进步就是这个找借口的模样!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15:00
  • 签到天数: 151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11-26 14: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要想热爱自己的本行,就要跟自己在心里订一个契约,给自己一个优秀的理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09: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中国人最难免就是,因为考试考得成了习惯就认为一切都如同考试:在一个“式”上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等到“式”一过就不管“式”后的“事”。放在行业里来说,有时候就会出现重汇报而轻研究。
    我刚刚毕业那个年代,所谓“科研”项目都是等到“生产”项目干完以后用这些生产项目的图拼凑一个高度花边化的汇报材料和官方认可的正式报告。而且,就算是生产项目也会在评比中更看重成果汇报的效果,至少在我在国企的时候汇报跟工作的权重可以达到对半儿。我的同学和我自己也都因为常年需要各种汇报而练就了一种非常娴熟的技巧,甚至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对相对陌生的内容进行演讲,而越来越熟练的演讲也带动着我们在科研领域的空间不断增加。我还记得在刚刚入职地调研究所的时候,有些老师傅甚至在私底下批评一些领导“就是耍嘴皮子”或者“就会耍嘴皮子”。虽然说单纯提高演讲技巧无益于科研项目的促进,但是我确实感觉到人不能像一个闷葫芦那样做了事情而无所表达。而到了近些年,则更加感受到一个好的演讲确实能够提高沟通效果而节省参会人员的时间。

    这并不是说我会希望技术人员把更多精力投放于汇报技巧,这就是最初提“考试”型思维模式的一个原因。如果把汇报看成是考试,自然会觉得一个又一个汇报就是各种大小考试,而且有些关键性考试也确实会增添自己的信心。但是,跟考试模式不同的是,我们在工作中的沟通渠道有很多,无论那一种类型的企业,都可以通过官方、半官方、私下等多种渠道随时增加沟通。有时候沟通方面来说,确实勤能补拙。


    我们的官方沟通,七分正式中带着六分的伪装。说的人要空泛累加谗媚,浓妆艳抹;听的人要表扬暗藏机锋,拨云见雾。所以,这考试过程不过就是一个仪式,而不在于内容。因为真正重要的内容必须提前沟通和消化,否则仅仅就这个仪式本身完全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很多西方人会奇怪中国的会议的高效,常常是传达式的,而非沟通式的。这固然是我们习惯了尊重权威的文化,也是我们的会议本就是仪式而并非沟通的缘故。不理解这一点,就不能真正将中国文化内的人通常的官方声明的落脚点看准确,也就不能顺畅的与中国文化内的人群达到沟通。


    威权社会,都重仪式。所以才会有汇报技巧超过汇报实质的感悟。


    但是,并不是说技巧就会真的超越了实质,能够很好利用技巧来说明实质就成了人精们追求的更高高度。如果你愿意,就很容易发现越在中层的领导反而越喜欢打空官腔,大领导们的看似空泛的报告中反而总是有很多东西可以提炼。越往上走,他们遭遇的仪式化程度约甚于我们,但是他们在高度仪式化的官腔中找到各种渠道去尝试沟通内容的呈现,而不像很多中层那样将沟通内容故意用仪式化文字模糊掉。那些专注于研究仪式的中层也能步步高攀,因为他们是一个最大的官僚集团,他们总是欢迎跟他们一样热衷这种事业的人。这就是技巧在某个阶段可以超越实质的原因。


    这种文化背景之下,不能一味去追求实质,但是也绝不能不去追求实质;不能一味去追求迎合,但是也绝不能不去迎合。怎么会不说一个“难”字。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下,能够贯彻自己的初衷而发动自己的资源形成战斗力、作出事情的怎会是平庸之辈?!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09: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难。人想给自己一个理由去优秀,就要去挑两件难事扛一扛。即便是注定的失败大局摆在那儿,也勇于冲进去。这就叫挑战自我。


    人的天性都是惧怕失败的感觉的,所以人也会加倍敬重那些勇于面对失败的人。某种意义上来说,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这种战斗英雄都是生命的失败者,他们用自杀式的行为去与敌人拼杀,但是我们更敬重他们可以那样坚持着走向一个注定的完结。这也是我们无法真的简单而坚定的去仇恨那些发动汽车和飞机恐怖袭击者的原因之一,我们看到了他漠视的生命中有他们为之奋斗不息的理想。沟通这种事情,我们虽然也总是在失败,但是其代价通常都比失去生命要小很多倍,所以我们更容易能够承担下来,也应该承担下来。


    说到失败而被认为是优秀者,在元末明初,有一位赫赫有名的战将库库特穆尔(乾隆前译为扩阔帖木儿,汉名王保保,我看这人的事迹是出自明通鉴)。一生很少有几次彻底击败敌军的战绩,却总是被敌军击溃到落荒而逃。他一生都在为光复大元的中原疆土而战斗、而奔波,却只能莫名其妙的死在了远离中原万里以外的西域。朱元璋曾经慨叹,这个库库如果投诚未始不加官封爵。而且明王朝当时的实力已经远在北元之上,加之北元前后几个皇帝昏惫,明眼人都知道库库随元帝北迁实在是弃明投暗,选了一条最艰难的路。他一再失败却反而赢得了对手的尊重。朱元璋问群臣当世英豪,群臣对以常遇春。朱元璋笑了,常遇春万夫不敌还不是在我面前称臣,惟有库库七次劝降而不致,“真男儿也!”


    我们所遭遇的事情,哪有库库当时的艰难,不过是些小零碎;我们所面对的失败,哪有库库当时那么确定,不过是些可能性。我们最后却很可能败给了这个失败者库库,只因我们不敢于失败、不面对失败、不迎接失败、不承认失败。这是多么荒诞的逻辑,但是却活生生的就写在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生动记载中。


    也许,有时候优秀也没有多么难,只是在认定的失败上走两步。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5-1-9 20:15 , Processed in 0.06583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