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1479|回复: 11

[职业规划] 职场内斗与阴谋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5-11-6 16: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内斗的情况还是跟企业规模多少有些关系的。人多起来,部门利益差别化起来之后才容易滋生“利益山头”,而代表利益山头的领头羊之间也更容易发生内斗。国企的内斗比较多一些,但是并不表示其它类型的企业就可以避免。毕竟来说,一个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在争取资源和扩大权利范围的时候都可能对相邻部门和领域构成入侵。

    先说说我见到的低级别的内斗。

    A君与B君是同期分配到油田的大学生,然后又同期被派去读研究生深造,同时回到油田。在国企中这样的同时被培养的人不少,而且会很快成为比较明确的竞争关系,毕竟来说能提副科-正科-副处-正处这个官阶序列的机会落下一步就会差距很大。情势还不很明朗的时候两个人都被任命为各自研究室的副主任,随后又都被提为主任。——这里说明一下,这种主任只相当于研究小组小组长,并没有官职。只是这是这个单位的传统,每个科长都是要经历过这些岗位才提上去的。最关键的时刻来了,处里的一个地质老总马上要退休,如果不从外部派人就会顺次提升一系列的官员,则最大可能会从两位主任中提一个副科长。

    A君当时最急迫的是将手中正在运行的科研项目打响。他此前也一直是两手都硬:一方面疏通关系,一方面直接介入生产研究。他想要让目前手中这个项目成为处里乃至局里领导眼中的一颗新星,为此他花费了很多心思去联系局处两级不同单位的总师和副职领导,邀请他们参与到项目之中。另外,他积极向中外杂志发各种类型的论文摘要,并获得了两个公开会议演讲的机会,虽然其中一个是商业化的会议。在项目还没有开展充分之前他的作者名单已经有超过十人,而且也获得了在国外发表论文和生产验证的保证。

    B君是一个思路稍显混乱但非常细致的人,他的策略是直接利用夫人和丈人家的实力向上层打通关系,目标非常直接,甚至连具体工作都已经放掉而专心经营他的关系网了。他夫人的游说本领很高超,在她爸爸的老朋友老上级那里给自己的夫君发展了更直接的类似养父子一样的关系。B君其实手中也有类似A君那样的项目,但是从一开始似乎就没有被科里给予足够重视。这也是他后来把全部心力投入到夫人策略的原因之一罢。

    双方绞斗开始之后甚至直接影响到他们各自带领的队伍,虽然大家不是直接对抗,但是因为绘图、计算机等后勤资源是科里共用的,所以在占机时、占绘图人员、占报告打字员等等事情上频发争夺战,乃至让“计算站”、“绘图组”、“打字室”都滚入了这场战争。我们当时所在的这个科室总共有80人,分作三个生产室、一个科研室、一个计算站、一个绘图组、一个打字室,在这些小组中以生产一室和生产二室的人最多、也最受重视。所以每次科长都是从这两个室提拔上来。站对了队或者被迫站队一时就成了整个科室最大的“心照不宣”。

    然后说说我当时这个初出象牙塔的小孩儿所面临的局面。

    我并没有机会选择,当时我是A君手下,就参加着他那个响当当的项目。那个时候,很多跟我一起来这个科室的大学毕业生都很茫然,因为碰巧他们都不在我们这个生产一室,他们需要考虑一下站队这回事儿。我们这群人中间只有一个被分配到“计算站”的C君对此比较泰然。C君一直是那种表情漠然却很生活化的人,虽然年轻也没有什么朝气,跟大家也不很熟络。

    其实,在此之前,我们刚刚毕业的时候就发生过一次类似的情况,不过那次是“生产一室”与“计算站”的对抗,最终“生产一室”当了第一副科长、“计算站”居后。那次角逐当时也是惨重,很多我上一届的毕业生都因为当时跟“计算站”走得太近而被调离“生产室”去了“科研室”,即所谓“靠边站”。作为主管“生产”的副科长这样调整自己的资源也没有伸手到“计算站”就算是内部行为了,反过来说,“计算站”虽然也升任了副科却仍然只是管“计算站”业务,怎么看都是一个“副科待遇”小组长的安慰奖感觉。

    也是因为这样的落差,后来“计算站”辞职去了北京发展。不过在发生我说的AB对打的时候他还安安稳稳的当着他这个“计算站”太上皇。

    新人们被上一届的“老人儿”们大肆渲染的教育了一番,自然心中惴惴不安到吃饭不香睡觉不甜的程度。大家那个时候都觉得我运气太好了,因为直接被分配到“生产一室”,连续两届领导似乎都要从一室产生:现任的“第一副科”大有“扶正”的意思,而他也极力帮助A君争取项目的申报。我本就是被“第一副科”特别赏识的新人,更被A君委任项目副项目长(实则已经算是执行项目长)之要职,这一路该说顺风顺水了。

    但是他们也看不到我被“计算站”和“打字室”等当初被“第一副科”所边缘化的部门挤压的程度,很多情况下我不得不自己来承担计算机操作任务而不是像我的同事那样直接让“计算站”或“打字室”的同事来协助完成。这在当时是纠结,但是也在领导那里充分证明了我的个人学习能力,当“第一副科”真的扶正以后,他希望能有他的人来接手“计算站”就顺利安排我去当一个挂名主任了。

    这两场内斗大戏如果写成现在流行的电视剧肯定还有卖点,只是当时钟情其中的很多人可能也已经早就把细节都遗忘了。

    (待续)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17: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oseph 于 2015-11-6 17:38 编辑

    记得那时有一个国际会议在杭州举行,A君在百忙之中配合“第一副科”力荐我去参加。而前一场战役中升任“地质副总师”的“前第一副科”D君本是一个擅长沟通的和稀泥高手,他在明知我是日语生的情况下竟然也向处里附和科里的申报,并提出A君跟我一起参加会议的建议。那一年,我几乎有半年的时间都在北京、涿州、正定等地奔波,现在又派到杭州去参加这一明显有着慰劳性的国际会议。真是,后来想想,觉得自己辜负了从D君到”第一副科“,再到A君这一脉的栽培之情。

    D君这一系可谓由来已久,他叔叔是当时局里一位要员。他不擅功课,性子又随和。虽然是肯定可以借助叔叔的势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但是如果仅仅靠他个人,恐怕很难控制住下面的局面,也很难形成一个成型的管理金字塔。可以说是”第一副科“给了D君最有力的支持,他本人就是当年的技术能手,然后野心勃勃要做出一番事业,跟D君不仅私交不错,更帮助他在向副总地质师的岗位上走的时候给予了很多论文和出版方向的直接助力。我个人私下猜测,D君的某些规划可能也会参考“第一副科”的意见。而A君正是他们这一系培养的一颗新星,他们不遗余力的让A君成为整个管理局的科研典范,也帮助他在官场上铺垫很多关系。A君不仅是学历高,而且工作作风硬朗,有着一种家长式的强势,这在二十年前的油田是最合适当领导的一种性格。尤其是D君随和,而“第一副科”儒雅这一组合中他们确实也缺少A君的霸气。

    跟这一系对比,支持B君的势力应该主要还是在这个处以外,但是有些老处长和老总还是比较喜欢他的。他最大的好处是为人在向上的时候比较低调。虽然技术无创见,但是也不会给领导添麻烦。另外一个B君平时待人相对要比A君来得宽和。宽和,并非宽厚。他的性格非常多变,也经常因为对象的不同而出现较大差异,——但总的来说制度感不强烈,权力欲大而执行力不足。我个人感觉他希望得到这个位置并非全部出于他自愿,而是有一定程度受夫人策动或者夫人家庭的策动,如果他的婚姻不是这种政治婚姻也许他应该能更平静的按部就班去发展自己。B君系最不可小觑的就是他的关系网的层面很高,很多支持他的人都是很有影响力的高官。

    就在混战之中的时候我们都不敢说A或者B一定能够战胜对方,即便是他们自己也都是绷紧了神经在做着全方位的准备,也许很多准备甚至超过了我们现在的想像。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4-2 21:00
  • 签到天数: 77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5-11-7 10: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种大戏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6-28 10:55
  • 签到天数: 145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5-11-8 11: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还是比学校复杂的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15: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oseph 于 2015-11-8 16:01 编辑

    回头仍说杭州。

    这也是我第一次陪领导出行,先去上海转了转南京路,然后再转火车去的杭州。平生第一次“下榻”在香格里拉,享受着类似香车美女层叠环绕、如诗如梦一般的“南国风情”。A君很平静,他说他下午要在酒店睡一会儿,上海那晚上他实在没有睡好。我那时年轻,到一个新鲜地境怎么也睡不下,就跟他说晚饭的时候叫醒他,然后独自跑去看西湖。A君在我出门之前幽然的说,这次能住上这么好的地方还多亏了“计算站”。

    晚饭之后去登记处我才明白A君的话,原来这次会议的名额本是由于“计算站”手下一位埋头干活儿的E君向大会发了一篇文章,我们是代表E君和同列作者的“计算站”两人来的。A君虽然在分会场宣读了报告,但是他不是很在意报告的汇报质量,也不给下面提问的人更多时间,过后他直白的说,“这就是领导给咱们俩的福利。”

    我那时对这个情况很感脸红,觉得好像是有着偷窃和诈骗一样的情节,虽然自己可能是从犯的地位。

    A君看出了我的尴尬,冷笑一声,却没有再深说。

    在会议期间A君最忙的就是跑出去给各级领导备杭州特产,甚至要专门跑到茶山上去。我因为家里并没有这份预算,也对于喝茶没有什么兴致,就只是某个中午去一家丝绸店给妻子买了一件半袖。对此,A君直接说:“你也不动动脑子!”但是当时我还没有领悟他在指点我什么,根本就没有要给领导们带点什么小玩意儿的心思。

    除去特产,A君仍然在晚上会拉着我看他整理的那份科研大报告多媒体材料,他会让我把每一张片子的每一个图的背后的故事都仔细讲解出来,甚至于细到这张图是由哪个具体的人经过怎样的讨论而做出来的。这个项目虽然是他列项目长,但是他并没有时间投入,而我这个副项目长也只是对地震属性分析的部分知道细节,而其它部分的过程都靠参与项目的大姐们一起吃饭闲谈而来。当时我肯定也不清楚他需要这些与项目运行没有直接关系的琐事做什么,但是之后这个项目变成局里上报到省里(那时节吉林省油田管理局还是省属局级单位)的时候,他的这些小细节让如此拖沓的报告变得非常情节生动和有滋有味。这个小事儿让我学到了以后讲多媒体要能够让听众有足够宽松的带入感,即便是非常重要的汇报也要偶尔穿插一些生活感的东西,尤其是面对外行领导的情况下,因为生活这个层面大家永远是互通的。

    A君跟我整理报告的时候也偶尔会说起“第一副科”X总对我的欣赏。但是,他认为我还是太小心眼儿,做事不够大气,“做事情应该想好了就放手去做,手段和方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取得结果。”我木木的听着他的话,却仍在按照他前一句指示修改着多媒体。

    杭州回来,A君与B君的交手被正式公告为持久战:处里果然提拔了“第一副科”,但同时却特别提拔了与“第一副科”同期的生产二室前主任、现科主任工程师F君接替为“第一副科”。这样,A君和B君都没有占到一个极佳位置,而是平行进入了排位还在“计算站”后面的“副科长”。

    正好这一年吉林开始搞下岗分流和买断工龄试验,X总(此前第一副科,现正科兼处副总工程师)平白给计算站增加了很多压力,迫使计算站现主任J君选择买断工龄离开油田。

    在此事有些眉目之前,X总特别找到我去他办公室,开门见山就问我:“A君说你计算机现在玩得很溜了,好像那些工作站的技术也都能掌握,让你来当系统管理员你觉得行不行?”

    我很犹豫:“我知道一些系统管理指令,但是数据库管理方面还欠缺一些,软件应用方面也不都熟练。”

    X总一摆手,“不说这些细节,你能不能干?”

    我说,“现在J君不是干得好好的,又跟‘计算站科’那么亲近,我怕是——”

    X总一笑,“你就说能不能干,位置我来想办法。”

    我想起E君来,忍不住说:“E君在这方面其实能力很强,我愿意帮他一起管好计算站。”

    X总说,“好罢,那就这么定,但是如果E君不听你的你就跟我直接说,他必须得按照科里的命令行事,要不J君就是他的榜样。而且,”他看了看我,“以后干地震解释是没有大出息的,你得去干点儿综合的事儿,我跟A君商量了,让你过一段时间去专门学学地震反演,现在别的油田都很热门,咱们吉林比人家落下太多了。你要能尽快成长为咱们科反演的不二人选,再调到科研室或者生产一室来,——嗯,——技术上咱们不能输给了F君。”他管F君自然不是叫F君,而是叫老F,这也是科里的通称。X总原来的通称是X哥,自从就任科长兼副总工程师以后就特别讨厌别人再叫他X哥。不过这次他却例外的跟我说:“有你X哥和A哥在,你就放手干去。行啦,别的我不多说了。”

    三周以后J君离职,我正式调任计算站副主任并被派到物探局接受为期一个半月的反演培训。这个培训是实战式的,当时科里跟物探局某单位签署了一个合作合同,他们作为乙方负责给我们完成一个区块的反演工作,而我是作为甲方去质控的名义偷学他们的工作流程。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17: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E君不仅是一个干技术的人,甚至也不是一个特别期望在科里能有发展的人。所以,E君并没有在提升职位之后表现出对于自己定位的转变,他只是接手原来J君管理的若干工作站的系统,然后给我分配了专用工作站和全部的系统账号密码。

    他在岗位上仍然专注于阅读材料和试验软件功能。

    我从涿州回来,A君代表科里安排计算站给我接风。这事情让我非常诧异。此前,X总虽然想要控制计算站的资源——他似乎认定了计算站的资源要远大于绘图组和打字室——但是却并不越过“计算站”来运行什么,即便是安插我进入“计算站”麾下,也是让“计算站”跟我商谈之后才确定。

    “计算站”当时对我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且给我解释了科里不直接给我安排正主任的原因:“毕竟E君在计算站曾经代J君做过系统管理工作,技术经验更老道。不过,他为人过于死板,机时和人员管理方面的事情肯定会压到你这里更多一些。”

    道理来说应该由“计算站”率计算站全体同仁一起来吃饭才是正理。

    A君说,“计算站科”今晚有些私事确实走不开,因此委托他来代表。A君说,其实他一直都非常欣赏计算站同事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干劲儿,能够有这个机会代表科里向计算站的同事表达一下他的感谢也是他一直都非常希望做的事情。

    总之,他是一个那种人,就是非常会说冠冕堂皇的话,而且能把台面话说得让你觉得推心置腹、一身暖洋洋的感觉。你要是听到他铿锵有力的发言就会觉得如果不交他这个朋友就是人生的一大损失一样。

    他没有更多解释为什么是他代替“计算站”来出面,而且他此后也确实没有管理过计算站。根据工作安排,在“计算站”离开油田以后,我们就统一归当时的第一副科F君管。F君当时名义上是主管生产副科长,但是A君和B君的后台都比他来得直接,他在位置上似乎只是游荡,顶多是做做技术把关,倒更像科室主任工程师一样。

    同年,原主管天然气的科室被合并入我们科室。天然气原科长调任处总工。这一大滩人员融入到一起也是增加了一定的变数。X总先按原组织结构给天然气仍派“天然气一室”、“天然气二室”,只是把“后勤”和“计算站”做了合并。但是之后约半年,在他正式调任处总工之前,进行了一场规模很大的下岗分流和科室重组。


    X总的这次重组首先是将“绘图组”的地位下调至没有主任,并将“打字室”的各打字员直接并入各“生产室”、“科研室”。提出将“计算站”拆分作“软件室”与“硬件室”。将“硬件室”的地位压低到副主任级别,主要负责管理硬件值班事务。


    因为我对于“地震反演”已经全面控制,所以不仅仅握着“软件室”权力,还兼管着所有生产项目、科研项目的“储层预测”这一块的技术把关。我向上进入主任工程师的路途似乎已经平坦。只是这时遇到的一个瓶颈是天然气科室合并过来了一位科室主任工程师,现在就成了科研副科长,成了我直接上级。


    X总升任总工程师没有多久就转任副处长,A君破格直接从副科提到处里生产科任科长,后转为处副总工程师。而B君却停留在副科长位置上很久,直到我们单位整体被合并进研究院再被拆分为独立的院才算转入更高管理岗位。


    B君接替A君任单位“第一副科”的时代是我最窘迫之际,再加上原天然气主任工程师的侧向牵制,让我真的觉得有些没有必要的折腾不胜其烦。最要命的是很多折腾也无法让我觉得自己的“反演水平”有进步,我天真的以为自己在处里的发展停止了。


    很多年以后,我因公回到原单位出差,去他大办公室见已经是主管生产的副处长A君,那时候他算是完胜B君,因为B君仍然只是副科长而已。他很忙,就简单问了问我当时的情况,然后说:“怎样,后悔出去了吗?”


    我摇摇头。


    他也慨叹:“机制里很难留下技术人才,像老F这样也没多大意思。”他提F君当时已经是处副总地质师,但是仍主管我们科室而已,况且虽云副总却只是正科级别。我也只有唏嘘,因为我正是看到自己未来不过如同F君一样的亦步亦趋的路数,在技术上无进取之路、在收益上无广纳之门,才在之前选择了仓促出逃。


    很多以前的同事看到我都会很为我惋惜,他们说:现在X处当政,A处当权,你要是在咱们科,少说也是副科长啦。


    我瞬间觉得自己若干年前就比他们看清了这个路数,虽则我当时有些懵懂暗昧。


    权欲绞杀之际我选择了离开也是很可惜,否则就会知道更多其中的血腥和恶臭。但是,我却因此释放自我找到更多方向、更多挑战、更广大空间。我想,与其争蝇头之利而最后如F君般孤寂终老,还不如跳着脚去做几件让自己觉得自己痛苦或者痛快的事情。


    那时我也去F君的办公室见了他,他仍然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大叫“呀,郝师傅挺好呗”,及说到现状,则说“还是走了好,我他妈年轻些也就走了,这破地方......”


    不知道我如果留在当地是不是也会像他一样去抱怨这个世道的不公,也许能确认的是我肯定也会玩世不恭了。见了那么多暗处阴谋,太简单的人难免会心凉罢。我能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3-11 10:28
  • 签到天数: 23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5-11-9 09: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郝师傅的感悟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09: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後記或感想

    一个年轻人,独立面对世间纷杂,总是喜欢用一些自己的猜测去填充。我们的大脑是这样一种奇怪的器官,它更愿意把不关联的事物用所谓“逻辑”或者“规律”来紧密联系起来。当我们看到A君的成长,我们就看到他为了这些所作出各种努力,而就容易忽略B君在不利处境之下做出了甚至更为艰辛、更为复杂、更为漫长的尝试。
    似乎一个简单的归因会倾向于A君的执著于技术拓展帮助他越走越顺畅,而B君在整理裙带关系的时候一直政绩平平而最终丧失挑战自己同学的机会。但是实际的情况远比我们现在能够靠想像去填充的要复杂。

    首先。X总本人就是依靠着“後宫”势力才联系到很多能够帮助他上位的人,他一直被我们处那一代的人认为是升官最快的。他虽然比他的直线管理者D君的技术能力强,但是也仍然算不上多么优秀。但是他在很早的时候就表现出很强的人员组合和技术流程管理的素养。在他仅仅是生产一室主任的阶段,他手下只有三个办公室,分三个生产项目运行。他将室内人员按照能力差异进行配对分配,确定项目的正副手,然后其它参与人员则几乎是随机平均分配,临时由室主任根据项目进展而抽调。十几个人忙两个多月就能完成其它室约四个月才能完成的任务。效率之高不说,就他自己从不具体参与项目的细节,也体现出他在管理方向的更大的野心。

    A君的性格比X总要略显急躁,很多情况下他会自己伸手主抓某个关键项目,甚至自己操刀来修改图件和多媒体,也喜欢自己汇报。比起X总,似乎A君更喜欢自己独立完成事情,只是在工作过程之中有所克制。就技术本身而言,A君当然要比X总更加全面。而且在汇报项目的效果来说也更有规划。但是A君在布置手下工作的时候更强烈表现出他的好恶。——X总是新生代大学生里升职较早的一位,他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技术人员的宽容和照顾非常明显:比如可以准许我周末回采油厂老家陪母亲过周末直到周一中午再返回,对于我的工作给予额外嘉奖并公开在科里大会表扬,当我的地震反演开始独挡一面的时候甚至帮我去联系当时的某些领导参与的“小油田”试点项目来让我在工作期间利用计算站资源捞外快,等等等等。——而A君却可能因为不喜欢某人的个性就弃用某人。比如后来A君是接续X总来我们生产一室当主任,直接让我师父只负责帮助完成构造图草图的计算机清绘,不再负责独立项目。我师父是一个性格比较温吞、说话比较啰嗦的老实人,虽然技术上喜欢藏私,但一直在X总手下任职项目长,也曾平顺完成过很多生产、科研项目。A君并未与师父有过很深接触,但是可能在几次交代任务的时候被师父推诿磨叽得有些烦躁,就干脆重用了原来在他手下的副项目长。

    而等到A君就任第一副科,他更是将全部科研项目直接派给我和另一个他一力栽培的新生代,甚至架空了当时科研室的主任。这种情况倒没有让我得罪到科研室主任,但是确实得罪过后来合并进来的天然气科室主任工程师和B君。B君在刚刚当副科的时候其实与A君的管理权限相当,他们都没有直接管理其它室的授权。A君利用他主管科研并且把科研项目不交给科研室而交给我就间接控制到了计算站的机时和科研室部分人力。B君不快,就通过关系也在科里立了一个科研项目的题目,他当时任用了一个比我晚两届毕业的Y君来负责项目。Y君跟B君在性格上有些相似,都有些权力欲过强而心胸过窄。自从Y君明确跟B君以后,甚至处处跟我敌对,渐至看到我都要用鼻孔望着我出冷气。其实Y君的技术就算是好过我在当时也很难被处里的领导认同,况且他此前做过的一个项目被同事批评的厉害,这让他处境比较不利。更严重的是他特别不喜欢讲自己的技术独到之处,这让很多生产室和科研室的同事会在与他的合作中生出更多嫌隙。我一直不甚了解B君选择Y君为心腹的理由,只是后来离开油田后听有人说起Y君在私底下管B君叫“四哥”,似乎有着某种更为密切的关联。

    但是就我看到的情况来说,B君比A君的管理能力和选拔人才的能力都更为不利。A君用我,直接承X总的一脉,总的来说正是希望通过我喜欢与人交流技术心得的角度把他们的势力向以前的空白区渗透。B君用Y君,则在人缘上明显与我很难抗衡,又偏偏同做科研项目让Y君与我直接对比。这种项目向来要处里通过以后才再上报给局里,X总彼时已经是处里当红的人物,有D君暗中扶持和A君的辅佐,我的项目通过这个线上到局里是根本不成问题的。B君的项目是从私人处硬要来的,他派生产二室一个新毕业生来担纲科研项目本就有些议论,再要跟A君抢夺科研室人力资源和计算站的机时就更落下风。我个人现在思考起来会认为如果我是B君就会踏踏实实先把手头儿的生产项目完成得足够漂亮,而不去跟A君在科研项目上打擂台。毕竟两人都是生产室主管副科长,如果单论政绩两人最直接的脉门应该在生产项目的成败。A君有恃无恐的要把势力向科研项目倾斜是有些托大,相当于认定了自己的生产一室的生产项目肯定能全面击败生产二室,而其实那个时候生产一室的综合实力未必就高过二室,当时总揽科里管理的F君是二室原主任。如果B君善于沟通腾挪,在生产项目上让A君铩羽而归也并非不可能。B君处处与A君平权对垒反而凸显了自己在管理思路和技术决策力上的短板,渐渐也失去了生产二室员工的支持。尤其是当时就任二室主任的人本欲一雪以前二室总在一室之下的耻辱的,B君搁置二室的这种热情而去抢并不热衷支持他的科研室资源,也是太过热衷于争夺这种感觉了罢。

    这种对立,更需要看清自己和对方的长处短处,尽量用长处而攻敌不备才有机会。A君与B君我都有过合作。真心说起来当然跟A君的合作更顺畅和舒心。但是B君也有很多他的好处,最顺手的比如他技术不成,在具体的技术总结上只能给你挑错字而不会质疑你的观点,如果换了A君就会一定要求你写他的认识而放弃自己的总结。如果B君彼时能够给我足够的技术发展空间,我那时正是热心于技术之时,也未必就忠诚于我们这个官阶体系,他就算不能把我挖出来做个叛徒,也至少可以搅乱A君在下方的布局。这些他当时也许也是年轻缺乏经验,都没有过考虑和尝试,暨今思之愚以为要算是最不当之失误。唉!

    内斗并非都会导致生产力严重下滑。在国企这种冗员众多而人力最不值钱的体制中真正的资源是“机会”,领导给谁“机会”就成了管理之至决。而得到“机会”来给领导换政绩的人也不会轻易让自己管理的片区发生生产严重下滑,因为他们会从中润滑自己的资源来保证一个低效工作环境中的相对高效。如果不理解这一点,就不会明白为什么在大企业中总是出现内斗不止的情况,其实只有这种明确的内斗才会激发各互相争斗的小团队形成一种比赛的精神,甚至能够做到没有外力干扰无法完成的质量与时间控制。如果不理解到这一点,我们可能就永远不会理解职场内斗长期存在的必然性,也就可能一直被单纯自己构想的“阴谋论”牵着鼻子走到了远离事实的程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4-3-14 19:59
  • 签到天数: 284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5-11-9 09: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郝工可以写小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5-17 09:51
  • 签到天数: 542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5-11-9 13: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4-6-1 18:32 , Processed in 0.06901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