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1555|回复: 10

[职业规划] 关于生存意义的挣扎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5-9-22 09: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无巧也不成生命!

    这两天,我正在告诫小同事不必纠结于物质困局,跟他说这些再过五到十年就会过去,真正困扰他们更久的将是精神困局。我的这个小同事喜爱漫画,也一直非常高的热忱投入其中。我很担心当他的生活压力过去,他已经可以用地质来满足基本生活以后他会更加疑惑:我的生命是不是要耗费在这与我毫无价值的地质上?彼时,他已经有了很多经验和很多成就,想要作出路线、方向的选择就会更加困难重重。

    也是最近,一个朋友通过邮件跟我述说了另一种困顿难堪的情况:他是一个优秀的油藏工程师,一直也是他们厂里比较过硬的技术能手,曾经承担过很多科研项目并且屡屡获奖;但是,他的领导一直将他的工作定位在给厂子争夺荣誉的地位,即“拔高儿、出彩儿、没啥用”的境地。他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油藏数值模拟的本意,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心血完成一份帮助油田调整上产的直接参考,但是他这番心血最后是被当作花肥浇灌了一盆又一盆的摆设。这反反复复十数年的重视背后的专业歧视已经让他觉得自己走到了职业的穷途末路。

    还有,我刚刚看完一部长篇侦探小说,宫部美雪(宮部 みゆき )的《所罗门的伪证》(读日文的请参考Wikipedia:ソロモンの偽証),其中的隐形的主人公——被害者柏木卓也——在寻找生命的意义的时候走向与社会的对抗,进而演变为对融入社会的个体的直接攻击。宮部最后是将柏木对生命的漠视判定为有罪的同时,也在向读者申述着柏木作为一个社会弃儿的哀痛。进而给我的一个提醒就是:我们都是游走于社会与自我之间的动物,我们应该如何在其中找到平衡点呢?这不是宮部其书的本意,但是却是我们最容易联想到的一个命题。也就是说,我们的生存意义究竟是谁在赋予,是我们自己?还是整个社会?

    当我从近20天的阅读中抬起头的时候,就是这么巧,这个朋友用他的一封长信告诉了我,这个我最关注的问题其实并非只有我自己在遭遇。


    这幅油画,《绞刑架下的舞蹈》,是宮部特别提到的关于柏木卓也思想归结点的一幅画作。当然,跟我国油画欣赏的那种“革命乐观主义”、“反叛精神”的视角不同,她敏锐的意识到画的结构来看,居于视线平行中心的那只喜鹊是画家要展现的主题。她极大的延展着喜鹊对那些漠视牺牲生命的舞蹈者的超越和凌辱。——很类似于鲁迅在很多小说中对于麻木大众的一种情绪,——并且把这个作为柏木卓也对生命思考的核心。

    在书中,柏木卓也最后也不免于漠视了包括自己的生命在内的所有生命的价值,他高傲的操纵一切的同时也在悲凉的反抗末路上终结了自己。这就让他对社会的对抗同时具有了积极和消极的意义,他所追寻的生命意义也就变成了最终对生命的蹂躏和凌辱。

    我读这书的时候一直在心里翻腾着一个念头,就是我刚刚提及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取向的矛盾这个问题。让我同时也想起了李传亮老师等一批因为这种矛盾无法解决而走向直接对抗的“网络科学家”们,我想,这真的是一个我们整个社会都需要共同反思的社会问题。至少,我们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我们造就了这么多的柏木卓也,造就了这么多希望解构这个社会制度的个体主义者?

    当然,我不想在这篇公开的博文中引申出社会学的思考,我希望仍是就着当前我们的处境来作一些假设,一些我们能够承担的付出或者选择。

    (未完待续)
  • TA的每日心情

    2018-4-9 17:26
  • 签到天数: 539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5-9-22 13: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思想就是件好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8-12 20:11
  • 签到天数: 189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9-23 16: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物质是对一个人的直接考量,没办法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5-9-24 08: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让我们回望当年 Jobs 去参观 Xerox,难道我们不是跟 Jobs 当年一样会慨叹 Xerox 的领先意识吗?可是 Xerox 并没有选择走这一道路,即便是后来他们看到 Jobs 极力推动的事业与自己的研发有关也并没有向这个方向迈进。我们在赞叹 Jobs 的敏锐和执著的同时也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 Xerox 没有选择或者说放弃了明显处于发展前沿的事业。甚至,我们最应该做的恰恰是要去理解“失败者”的状态——跟很多很多人一样,我们首先也是从“失败者”起步的,甚至我们最终也只能当一个“失败者”,——所以我们研究成功典范远没有研究“失败者”典范更有借鉴意义。更何况,Xerox 的失败标签是我们贴上去的。

    类似的失败者还有NOKIA,还有MOTOLORA,还有Microsoft,甚至还有Apple自己的两次低谷(第一次起源于 Jobs 离开公司,现在这一次起源于 Jobs 离开世界)。它们都是从一个行业革命者逐步走向了一个行业随行者,然后没落就出现了。公司,作为人类组织,在这一点来说也跟人类自身一样,有着其生老病死的过程,也有着在整个行业中荣耀和颓废的起伏跌宕。

    但是即便是公司这样,与人相比,更严谨生存的单位,也不可避免的会在自我价值体系和社会价值体系中挣扎。当年Motolora设置著名的铱星计划几乎让自己倾家荡产,Intel发布IA-64(中国一度译为安腾)也几经周折仍然在家用市场被AMD的愚蠢但是兼容性更好的x64标准轻易击败。从科学的或者进化论的视角来看,铱星计划和IA-64都是比 Jobs 搞手机更改变人类进程的决定性步骤,甚至可以肯定在不遥远的未来就会证实是正确的。但是它们也无从用“正确”去对抗“社会习惯”,它们仍然是为自己的正确的坚持而买单买了很多年,甚至至今仍未能翻身。

    所以,在市场大潮中一个奇怪的情况好像就是,不革命你就会死掉,革命你还是可能会死掉。孔夫子有时候还是从东方哲人的高度给出了一个真正符合人类进化规则的答案:“中庸”。虽则“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各得其所、各有所长,但是其于鸢者仍然有善飞不善飞之别、其于鱼者仍然有善游不善游之差。就譬如 Jobs 本人,其实并非一味追求技术领先,他所推动的各种应用严格来说也都不算是科研前沿,反而大多数是极其成熟的技术、早有先例。他也并未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了科学领域如何超越的发明。某种意义来说他甚至只是顺应了市场的需要,挖掘出了民众的愿景而已。不是么?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谁会不知道史X柱没有干成什么大事,充其量就算是个正派的骗子,不用百年他对人类的影响就会消散,但是何妨他在现在聚拢钱财成一方霸主?但是谁又敢怀疑他的商业模式对于中国人喜好收受礼物这个著眼点呢,他算是用尽了小聪明换到了大筹码!

    所以,我国古人喜欢说:时势造英雄。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时势也造就失败者。

    研究失败者,就是要知道他们有其不得已的苦衷而没有走向中庸中的上游,对比我们当下的处境也更容易理解原因了。我个人觉得,很多公司无法抢先其实并非没有意识到方向所在,而是受限于公司经历和现在公司架构。决策虽然可以做,但是调整的节奏却不如决策那么直接。换到我们个人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们也是看到了什么方向却不敢去面对,同样因为我们已经在自己的岗位维持了很多年,积累了很多经验和人脉在这里,一旦让我们弃之他顾也是很难实施的。所以将心比心,也就容易知道那些公司为何会放着大好的前景却很难转向了。

    换一个说法,如我们这些已经在行内干了若许年的老帮菜。每个人身上都背着经验,也就背着包袱,辗转腾挪之际总是没有那些新入行者来得轻便自如。是罢?

    生存于此时、此地,就必然为时势所限制。个人的决定无论如何正确,面对众人之呶呶也只有躬身修订自己。这就是我们不能改变的东西和能改变的东西。如果硬要身体力行去改变我们必不能改变的事物,和身体力行偏偏不去改变我们能改变的事物,怎会不败?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5-9-28 00: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想借这个假期把《夜空二》写一段出来的,疲劳加懒惰让我睡了两天。我睡觉的情况是比较奇怪的,有时候会很少睡,有时候就很贪睡。统一而对立的情况可能仅仅一瞬间就完成了切换。
    类似的情况是我的勤勉,有时会特别严肃认真,而另一些时候也会非常的敷衍了事。所以我总是觉得人是如同水一样在不停流动的、没有固定的形态的东西,游走于各种可能之间。那些看起来会严格一些的人肯定也只是在大多数事情上做得比较细致,而不会是全部。而我们如果真能够在大多数事情上不放过自己、不低估自己,我们似乎也该被其他人看成是很严格的人。

    好比坚持阅读。这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给自己理由去读,每天读一页两页也好,只是不放下。当然,每天到了很疲倦的时候还强迫自己读一页纸的文字是很令人提不起什么兴致的事情,那又有什么好办法呢?所谓的坚持就是这样,在可以停下来的地方还没让自己停下来而已。我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遭遇过这种强迫自己不管怎样也不停下的事情:跑步的人会在疲劳期的时候要求自己挺过去,减肥的人会在美味飘散的时候要求自己闭紧嘴,。。。。。这都不奇怪,我们似乎一直在跟我们的惰性作战,虽然不一定我们的理智总会赢下来。

    为了什么而生存?

    在眼前有困难的时候,困难就会遮盖我们的全部视线,以至于我们会以为困难就是我们的目标。有些人把钞票当成了目标,有些人把户口当成了目标,有些人把出国当成了目标,也有些人就把找个肯跟自己结婚的人当成了目标。但是,这些困难总有一天会过去,就像同一片乌云不会一直遮住同一片天空,总有一天会有晴空、总有一天会有另一片乌云。无论是乌云消散还是新的乌云叠上来,都会有很多人感到迷失了目标,甚至是迷失了自我。

    总是要勤俭些,就像我们去培养我们的习惯,问问我们自己的内心:为了什么而生存?是为了那些票子吗?是为了那个证件本吗?是为了异域风情吗?是为了一个空壳婚姻吗?

    也许问得足够清楚,那就算是自己偶尔退缩也没有关系,因为大可以在大多数事情上做生存的方向,少部分事情上率性而为。

    不努力去改变自己的人只有相信命运,而命运又似乎总是不可捉摸。努力去改变自己的人也会有人相信命运:他们不是相信自己的命运注定要自己成就,就是相信自己可以“扼住命运的咽喉”。

    我没有贝多芬那么伟大,所以我一直都觉得个人成就归功于两个层面:能力和幸运。能力对等换来成就感,幸运降临换来优越感。很多事情我也会感到受挫或者运气欠佳,这是没有办法的,不过我一般会选择出击:去争取改变,去要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我现在手头儿这个活儿,最初也是有人反对我来主持的,我很愤恨的同时也积极争取拿到这个活儿。我想要干这个活儿的初衷非常简单,就是希望自己在洲际能够主持一个FDP项目,而不是为了个人的什么直接好处。当初我抱定的一个信念就是我的能力足够做成这个事儿,我有热情做这个事儿,我的时间即便是不放在这个项目上也属于某种意义上的空耗。那个时候,阻力有些大的时候,我甚至考虑过即便是不能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参加项目也要按照一个项目负责任的情况要求自己,如果自己确实无法做到这一点就只好请辞了。当时的想法就是,我既然来一次洲际,当然希望要做一两件自己觉得对得起自己消耗的事情,眼前摆着这样一个机会,自然我要冲上去“毛遂自荐”。这样想想自己整个生命也是一样的:既然是来一次这世界,当然希望要做一两件自己觉得对得起自己生命的事情,如果有这样一个可以做的事情,我一定不会轻易放过。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5-17 09:51
  • 签到天数: 542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5-9-28 13: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7-3-2 16:34
  • 签到天数: 23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5-11-4 19: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7 17: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刚刚见到我的人常常会觉得我对于专业充满了热情。

    但是,对于我本人,对专业的热爱并非来自一种直觉或者天赐,完全是不断训练而来。

    在我读大学的时代,流行的是“六十分万岁,六十一白费!”。对于我这样一个油田子女、学油田相关技术、毕业要回油田就业的人来说,学不学本专业真的不会让自己在职业发展的路径中有任何改变。而且那个时候我很有一种野心想要当个能够描写当代中国的文学家,大量阅读各种古今中外的经典不用说,还涉猎心理学、教育学、书法、绘画等方向,对于专业反而并不热心。


    真正推动我开始探索专业的,是毕业之后从家到局机关所在地前郭(其时已与扶余合并为松原市,此处是沿用我高中时代的旧称)去签字回红岗采油厂。


    红岗是我出生和长大的地方,父母也都曾经在那里工作,当时哥哥也在厂里工作。所以母亲为我特意去找了人,似乎是可以去生产科或者地质科,如果愿意还可以去派出所——我父亲初入油田曾在厂保卫科供职,他的老部下当时在公安系统的不少。总之,我回去家里是最便利的。


    当时去签字的时候,负责接待我们这些大学生的不止局干部科的一个干事,还有一个乾安采油厂等待新毕业生的人,他问了问我的情况,说:“去红岗还不如跟我去乾安,至少也是个县城。”干部科的干事不管那些个,就问我是不是油田子女。我说是。他就说,去JiMao红岗、乾安,破采油厂有个JiMao,现在研究院、地调都有空儿啊。乾采的那个人跟他很熟,就在那儿回骂他“连JiMao都没有”。他不理那个人,只管拿签字本子给我看。我看到同学都签去了研究院,觉得研究院肯定大学生多。干事肯定也觉得我这个小孩儿好玩儿,就怂恿我:“去地调,他们奖金多,一年就干仨月。”我说我是测井专业的。他说:测井的都签满没空了。测井那页他没给我看。我后来听说其实还是有空的,只是我们家没有往那个方向托人,更因为我没有再继续坚持一下,我同学就坚持了一下去了测井。


    我想了又想,觉得自己应该离开家自立了,就热著脑袋签到了地调。干事就给地调打了个电话,一会儿小车来接我去他们单位的招待所入住。到了招待所,我才想起来给母亲打了个电话,告诉她我临时改了主意,签到了地调。母亲叹息说:“地调可辛苦了。”


    之后我想起来高中的时候有个女同桌是地调的,就跟地调干部科的人打听她爸爸的名字。碰巧接待我的人曾经就是她爸爸的手下,他就跟我说可以帮我找到女同学。我想了想,在干部科给她写了封信,让这个人代为转交她爸爸。之后就回了家,因为接待我的那个人说地调小队都要冬天才出工呢,可以回家等到九月底十月初再来,可以提前打个电话问问啥时候出工。


    在小队的仨月多亏女同学和她家里的关照,没有遭什么罪。本来按女同学爸爸的安排就让我继续在小队里发展,那个时候基层大学生少,出头更容易。但是因为跟女同学闹了矛盾,就没有再听他们的而申请了回后线。


    后线也有若干选项,因为我的专业并不与地调的主要业务一致,跟那个干部科的兄长咨询了一下,感觉研究所的工作最容易用上我的本专业,于是就让他帮忙把我再分到研究所去。当时还是说“见习”,如果见习不合格就会放回小队。因为那个时候后线的岗位似乎已经几近饱和,所以能留在后线似乎也要看个人表现了。之后那一届毕业生地调处明确下达规定男生不许回后线,从这个意义来说我算是运气还不坏。


    虽然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是还是在进入具体的研究项目的时候被安排去做很多与井曲线和分层相关的整理工作。我因为怕自己会被人看出来业务能力不成,也就积极的跟各位老师傅们咨询和学习,帮他们削铅笔、打清样、上读数。仗着字写得不错,人也还算机灵,他们都愿意给我些帮助。所以,渐渐就摸出这个行里到底需要哪些测井知识和地质知识了。


    等到自己的状态安定下来,已经到了“见习期答辩”,我的分层方案质疑得到了很多老师傅的指导和帮忙,也得到了主管领导的认可。那个时候真的觉得自己能够让油田改换一个认识是大成就,心里觉得骄傲感不逊于写两篇得意小酸文,就渐渐把专业的思考都顺着这种习惯继续做了下来。这样习惯做下来,一做就是二十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8 09: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oseph 于 2015-11-18 10:07 编辑

    有了选择,才有了比较,才有了内心的挣扎。只有一条路可以走的时候,人在内心其实是平静的。

    也许,这就是人的劣根性——从亚当禁不住去接那个苹果开始——明知风险却总是心存侥幸;还有一种劣根性是希望同时占有多种可能性,觉得自己应该能在多种可能性中找到最有利的选择。从人的这个根性来说都是喜欢在可控安全的情况下去冒险的,骗子在这个层面来说上最理解人。内心起伏不定的时候也是决策风险最高的时刻,很多骗子都是利用这样的时刻作下一个又一个期许,让你把信任投向他引导的方向。

    现实的残酷就在于我们总是游走于我们的期望和我们的处境之间,而不是真的可以置身事外。仿佛我们拥有某种改变命运的选择权,但是机会又似乎总是轻易可以一不留神就从手边溜走。就像暗恋,各种祈望伴随着各种不安,——没有什么不可能,又没有什么真的可以确定。人如箔纸,心如飘絮。

    其实,更有趣的事实是:当人拥有选择权的时候,他并不拥有进程。

    我曾经同时跟几个女生交往。虽然理论上来说我可以在她们中间选择某个作为未来相对固定的对象,但是对于我这种情况并不可爱。排除道德指责不谈,我当时并不比一个单身狗的处境好一些,因为我其实跟哪一个具体的女性都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而且我可能还在期望更多类似的可能也纳入到我的控制之中。如果这种状况持续,我除了被标上一个“花心大萝卜”之外似乎并无实质收获。

    看到很多毕业生会炫耀他们拿到了多少Offers,尤其是那些大公司、500强的Offers,各种炫耀性的面试经历——并不讨论面试需要的技能,而是著重介绍各公司的优待——也曾经在网上很是泛滥。我从一个爱情Offers很多的过来人视角来点评这个事情:最后你还是只有一个Offer,最后你可能因为太多的Offers而没有找到你最应该找到的目标。这,就叫迷失。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3-5-17 09:51
  • 签到天数: 542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5-11-18 18: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5-1-9 19:57 , Processed in 0.06738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