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2255|回复: 9

[技术讨论] 大家有兴趣的谈谈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宏观、微观和自己的想法!讨论一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10 15: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大家有兴趣的谈谈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宏观、微观和自己的想法!讨论一下

评分

参与人数 1鲜花 +5 收起 理由
pandianyou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6 17:17
  • 签到天数: 240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08-12-10 1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田博士可是很少发主题帖的,大家都来踊跃发言啊。宏观上要找区域分布的隔夹层;微观上应用图版法找泥质夹层;同时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和DP方法来计算渗透率的极差、突进系数、变异系数等来表征层内非均质性~抛砖引玉~~支持田老师!

    评分

    参与人数 1阳光币 +10 收起 理由
    yiwei2004 + 10 积极讨论,阳光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10 16: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河道,韵律性等也会影响到储层非均质性。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2 收起 理由
    pandianyou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10 17: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储层非均质性

    储层的非均质性是表征储层特征的参数在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性,非均质性是储层的普遍特性,储层的非均质性是直接影响开采效果的主要地质因素。储层的非均质性决定了储层中流体的流动、分布特点,影响油气采收率,同时也是建立油藏模型、设计最优化开发方案、选择有效的排驱方法和完井方法的重要依据(吴元燕等,1996;罗明高,1997;方少仙等, 1998)。虽然储层的许多性质(如厚度、岩性、电 性、含油性、孔隙度、渗透度、孔隙结构等)都是非均质的,但在油田开发地质研究中,常把渗透率作为非均质性的集中表现,因为渗透率的各向异性和空间配置是决定储层采收率的主要因素

    评分

    参与人数 1阳光币 +10 收起 理由
    yiwei2004 + 10 积极讨论,阳光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10 17: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应力造成的非均质性研究的多吗?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8-30 13:28
  • 签到天数: 317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5-5-25 15: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宏观 层内:渗透率韵律性、岩性粒序,建立夹层测井识别标准研究砂体内夹层‘ 层间:单井砂体间非均质性参数,勾绘出单井砂体间非均质参数平面图。平面:建立孔隙度和渗透率模型 说明小层或者但砂层物性平面变化、砂体钻遇率,结合动态资料对 砂体平面内部不连通性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6-23 09:52
  • 签到天数: 87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5-5-26 13: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除了储层岩性的变化外,沉积岩的成岩作用也许是储层非均性的重要控制作用之一,只是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方法进行定量评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1-13 15:29
  • 签到天数: 171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11-25 09: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除了储层岩性的变化外,沉积岩的成岩作用也许是储层非均性的重要控制作用之一,只是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方法进行定量评价。

    现在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办法去研究成岩作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9-30 11:07
  • 签到天数: 3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6-11-25 16: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stysh 于 2016-11-26 10:33 编辑

    非均质性,在油藏开发中很关键的问题。有很多的研究层次、方法。
    我认为,(一)宏观的角度:
    1.砂体图,或者说沉积微相图,都能最直观的反映单砂体的平面非均质性,微相的突变就是最大的均质性变化根源。
    2.物性等值图,也就是测井所得的孔渗,地质体匹配合理的物性图也是能够直观反映平面非均质性。
    3.隔夹层。包括隔层平面厚度图,夹层发育频率图,整体趋势都是宏观非均质性的典型图件。
    4.根据化验分析得到的渗透率数据,进行均质系数、非均质系数、极差等等,这是数学的方法进行的量化说明宏观非均质性。
    (二)微观
    微观非均质性,应该建立的把握宏观非均质性规律的前提下,对化验分析资料的进一步深入,是通过岩性、岩矿等储层微观进行评价,去追根究底。
        工作10年了,感觉最最重要的是如何将非均质性的 研究落实到生产开发效果上。哪怕只是简单的从物性分析的资料中找到生产中的规律,那么你的研究就是有效的!~而如果只是追求过多的理论,跟生产脱节,符合率达不到,那么都是徒劳的~
    生产验证地质,就是最好的地质!~
    @管理员@justbeto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1-13 15:29
  • 签到天数: 171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11-26 20: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储层的许多性质(如厚度、岩性、电 性、含油性、孔隙度、渗透度、孔隙结构等),其中孔隙度、渗透度、孔隙结构等参数是储层的结构参数、成分参数经过宏观作用(沉积相)及微观作用(成岩相)综合作用的结果,单井上分析其结果没问题,但是井间直接用孔隙度、渗透率结果进行插值计算,个人认为是不合适的!井间的研究还是应从岩石的结构、成分入手,然后再去研究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为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5-1-9 06:32 , Processed in 0.05769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