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5606|回复: 8

[资料贴] 井筒储存效应的讨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2-3-11 10:5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6-2 21: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majia 于 2009-6-2 21:33 编辑

    在看试井书,看到井筒储存一节,对井筒储存的概念,产生原因比较清楚了,想和各位讨论一下研究井筒储存效应对实际生产有什么具体意义呢?譬如我们研究表皮系数,可以指示油井的完善
    污染情况;研究地层物性可以预测产能,那么咱们研究井筒储存效应(即井筒储存效应系数C),有什么具体用处呢?欢迎各位讨论!
    图片1.jpg
    图中PWBS=纯井筒存储 阶段

    评分

    参与人数 1阳光币 +6 收起 理由
    wanyouli12 + 6 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0-21 17:18
  • 签到天数: 11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9-6-2 22: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
    嘿嘿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2-21 08:19
  • 签到天数: 180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09-6-2 23: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3 08: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井筒储存效应与井筒储存系数:在测试过程中,由于井筒中的流体的可压缩性,关井后地层流体继续向井内聚集,开井后地层流体不能立刻流入井筒,这种现象称为井筒储存效应。描述这种现象大小的物理量为井筒储存系数,定义为与地层相通的井筒内流体体积的改变量与井底压力改变量的比值。
    井筒储存效应.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阳光币 +5 收起 理由
    wanyouli12 + 5 参与讨论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3 08: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推算地层压力,判断油井完善程度,估算油井增产措施的效果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4 15:04
  • 签到天数: 295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09-6-13 19: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提供辛苦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16 1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sp990441 于 2009-6-16 18:35 编辑

    井储效应是指井筒系统内的流体(油、气),由于井筒压力的变化而产生弹性能量释放或聚集所引起的该井流量(井底压力)的变化。表达式为(见4楼)                          
    其中△V是井筒中所储流体体积的变化,△p是井筒压力的变化。一般情形下,井筒储集系数是个常数,故常称为井筒储集常数。

    至于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它?我个人认为由于井筒效应的存在,对井底压力有影响,而压力对我们油藏工作者来说是研究油气储层最有效的资料(压力是油气藏开发的灵魂)。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对我们为什么要研究井筒效应一目了然了。它是试井解释过程不可缺少的参数。只有准确求取了它,才能保证求取的S和K的准确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16 20: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是井筒中石油的压缩状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19 09: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井筒存储效应,油井在开井或关井时,由于原油的压缩性,井底流量和井口流量出现不同步的现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4-6-2 22:22 , Processed in 0.080178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