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2441|回复: 0

少讲待遇 多做贡献----解放苏格里(2)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28 13: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永远凝固的河
  数千万年前,鄂尔多斯地区是另一番景象。纵横交错的河流和大小不一的湖泊中,各种史前动物在游弋。那时的鄂尔多斯是一个史前生物的天堂。在这些河流和湖泊中,一场滔天洪水可能带来厚厚的沙粒淤积,而沙层不久又被淤泥所覆盖,河流随之改道。然而有一天,这种景象在突如其来的地质变迁中被凝固成了永恒,并深埋在3500多米的地层深处,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特有的河流相三角洲沉积体系。这种复杂的沉积体系,使苏里格气田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开发难题。   
  正是这种沉积体系,决定了苏里格气田的储层特性。整个大苏里格地区,包括现在苏里格气田的东部、北部、西部,分布面积达4万多平方千米,预测资源量超过3.8万亿立方米,以上古界的盒8和山1气藏为主。与其他规模开发的整装气田储层性质完全不同。这些已经投入开发的整装气田,只要找到砂体,就等于找到了储层,而在苏里格气田,纵向上,多达14个沉积体系层层叠叠,即使是同一个砂体也可能被夹在其中的致密泥岩岩层分割开来,储层和非储层难以通过地震识别,找到砂体并不意味着找到储层。横向上,不同沉积时期的储层犬牙交错,储层或疏或密,支离破碎,导致储层之间不连通或连通性极差,使一个储层与邻近储层无法形成同一压力体系。在油气藏描述上通常把储层的这种特性叫做非均质性,但苏里格气田的非均质性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就好像整个储层被分割成一个个的小块。因此,有人形象地比喻说,在别的气田,储层像棉被,而苏里格气田的储层像鸡窝。即使找到了储层,也面临着低渗、低压、低产的挑战,如果不实施压裂等储层改造措施,气井普遍没有自然产能。这样的储层特性,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单井控制储量小、产量低、压力下降快,稳产期短。其间接结果是,投资回报率低甚至严重亏损,没有经济开发价值。按照前期开发评价中的常规钻井,一口3500米的天然气开发井,综合建井成本大约1200万元。加上配套的开发成本,单井综合投资高达1500万元,按目前的天然气价格,苏里格气田的单井累计产量至少要达到2000万立方米以上,才有经济效益可言。但实际上,在前期的开发试验中,平均单井最终采出量只有1800万立方米,亏损是铁定的。更让长庆油田无法接受的是,前期评价和开发先导试验中,三维多波、二维多波等地震技术,水平井钻井、欠平衡钻井、空气钻井等钻井技术,CO2压裂、大规模压裂等各种先进的储层改造技术都曾在苏里格一试身手,最终都没有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储量巨大的苏里格气田难以形成规模开采,八十多口开发井或开发评价井5年的累计产量只有3亿多立方米,还不及中国西部另一个气田——克拉2气田一口气井一个半月的产量。  
  两大难题摆到了开发者的面前:一是提高钻井成功率,提高单井平均产量;二是要降低钻井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此,长庆油田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中国石油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曲折延伸的路  
  “看,我们到了。”李明的提醒把记者拉回到现实中来。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两台巨大的升降机吊臂直指苍穹。那的确是我们当晚的宿营地——年处理能力达30亿立方米的苏里格第一天然气处理厂。
  OCTOBER 长庆油田有油有气,油气并举,但无一例外全是难啃的硬骨头,同样,长庆人别无选择和这一块块硬骨头较上了劲儿。
  1983年,最终探明储量达3.3744亿吨的安塞油田被发现,该油田储层埋藏深度为400-1600米,平均有效渗透率只有0.49毫平方微米,是国内外罕见的“低渗、低产、低压”油田。同一年,靖安油田的发现井也钻探成功,后来证实,靖安油田同样是一个“低渗、低产、低压”油田。安塞油田的巨大储量吸引了一些国际著名油田开发公司的注意,CER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但该公司试验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安塞油田没有开发价值。随之打消了与长庆油田的合作意向,放弃了参与合作开发安塞油田的机会。  
  然而,长庆油田没有放弃。在经过12年艰苦探索之后,1995年,在油价与1983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安塞油田开发技术难关被攻克,实现规模开发。此后不久靖安油田也投入规模开发。2005年,安塞油田的原油产量突破200万吨,而靖安油田后来居上,2005年产量突破300万吨。   
  在此过程中,长庆在实现了10个毫平方微米油藏的成功开发后,相继攻克了1个毫平方微米、0.5个毫平方微米特低渗、超低渗油气藏的开发难关,大批难动用储量被解放出来。这一过程,体现了长庆油田不折不挠的企业精神,展示了长庆油田技术创新的实力。这一过程也说明,某一时期遇到的困难,并不意味着永远不能逾越。   
  这一天虽然姗姗来迟,但终于还是来了。随着中国石油集团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举措的出台,随着长庆石油勘探局、辽河石油勘探局等五家未上市企业的加入,随着一个个技术难题的攻破,随着“技术集成化、材料国产化、设备撬装化、服务市场化”战略的实施,苏里格气田有效开发的瓶颈技术相继取得突破,会战之势迅速形成。
  2006年底,刚刚启动合作开发只有一年的苏里格气田,已经出现了几个方面的良好趋势。钻井周期由原来的45天左右,缩短到15天以内;单井油管和套管可节约成本200万元。加上井口简化、计量简化等措施,其结果是,单井平均综合建井成本由原来的1200万元,降至800万元以内。与此同时,开发井的钻井成功率却大为提高。按照开发先导试验中形成的静态和动态评价标准,合作开发前,累积产量可以达到2000万立方米以上的Ⅰ+Ⅱ类井比例只有62.7%左右,到2006年5月份,这一比例提高到了73.7%左右,提高了11个百分点。虽然这一切都有继承性,但所有这些技术和思路更具颠覆性的色彩,这是一种创新与发展的色彩。
  毛乌素沙漠的钻井工程施工季节从3月初开始,到2006年5月底,五个项目经理部和长庆油田采气三厂的第一轮钻井刚刚进入高潮,但好消息已经接踵而至。2006年5月31日,时任长庆油田采气三厂党委书记、苏里格气田开发技术攻关组组长的张振红向记者介绍说:“从目前完钻72口开发井看,效果比预想要好得多。”与此同时,30亿立方米骨架工程、30亿立方米天然气处理厂工程相继开工……寂静荒凉的毛乌素沙漠,春天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5-1-10 04:08 , Processed in 0.05240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