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擦汗 2013-12-25 14:26 |
---|
签到天数: 33 天 [LV.5]常住居民I
|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金正纵横油气咨询 于 2015-6-18 11:18 编辑
我国的煤层气资源非常丰富,经过20 多年的攻关,形成了煤层气排水降压开采技术、定向羽状水平井等MRC 特殊结构井(包括“穿针”技术等)钻完井技术及开采技术、煤层气开采裸眼洞穴完井技术、煤层气的煤储层压裂改造技术及压后排液配套技术、全过程储层保护技术、排采智能调控技术、煤层气藏井网井距优化等煤层气开采的全部主导技术,基本建立起适合中国煤层地质条件的中高煤阶煤层气开发系列配套技术,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待,煤层气在我国的发展却并不尽如人意。2012 年全国煤层气年产量仅
(国家要求2015 年达到
) 。截至2012 年底,全国已钻煤层气生产井共计11 000 多口,其中具有工业产量的气井只有6 000 多口(仅占全部生产井的55% 左右) ,且平均单井产气量仅1 090 ~1 700 m3 /d(美国平均单井产气量为3 000 ~ 6 000m3 /d) 。单井产量过低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综合成本难以降低已成为制约我国煤层气发展的严重障碍,而更为严重的是虽经多年努力仍没能改变这一局面,至今仍未找到成倍增加煤层气单井产量的办法和技术。
【提示】文章来自金正纵横油气网。若想获取更多国内外油气最新技术及装备信息,请关注金正纵横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号:金正纵横(或jzoilgas)。若有油气相关问题待解决,请找“金正纵横咨询顾问”,微信号:jzzhguwe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