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1998|回复: 2

建立适应WTO规则的安全标准体系 提高石油石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转载】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0-17 15:49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9-3-18 19: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前言  
      一、WTO/TBT对石油石化企业安全专业标准的主要影响  
      (一)各国标准和技术法规规定的技术内容、水平各异  
      (二)贸易中使用的有关标准、技术法规,难以收集  
      (三)行业标准的地位将弱化,企业标准的地位将得到提高,从而推进企业迅速采用国际标准  
      (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强制性标准范围进一步缩小,推荐性标准范围不断扩大并成为主体  
      (五)标准的标龄要缩短,静态标准转变为动态标准  
      (六)滞后标准向超前标准转变,即克服标准的滞后性,而代之以标准的超前性  
      (七)促进企业积极采用IS09000族标准,并使企业标准与质量体系紧密结合
      (八)有些标准综合性不高  
      (九)使标准化工作的重点从制订标准切实转变到实施标准上来,注重标准化工作的经济效果   
      (十)对标准化人员素质要求的影响  
      二、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国外大公司的先进做法与通行惯例  
      (一)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发展背景  
      (二)HSE体系是当前国际石油、石化行业普遍采用的管理体系,是国际石油、石化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的现代模式  
      三、我们国家及石油石化行业的安全标准体系、管理模式及现状  
      (一) 我们国家及石油石化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  
      (二)石油石化行业安全标准体系现状  
      四、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安全标准体系与WTO规则及国际惯例的差异  
      (一)产生差异的原因  
      (二)与WTO/TBT协定的非一致性  
      五、石油石化企业应对加入WTO的主要措施  
      (一)加快技术法规建设,尽快建立推荐性标准体系  
      (二)紧密跟踪高新技术,采用灵活的标准文件形式(如指导性技术文件),及时反应科学技术最新成果。  
      (三)进行标准整合,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四)鼓励和吸收企业、科研部门参与标准化工作  
      (五)积极推进生产型标准向贸易型标准转化  
       (六)加强对HSE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研究  
      (七)不断提高标准化工作管理人员尤其是企业标准化工作人员的素质  
      (八)建立石油企业现代化情报服务体系  
      六、下步具体工作规划  
      (一)标准制定要面向市场,充分利用标准化手段,支持竞争,冲破贸易技术壁垒?  
      (二)加强标准化培训工作,继续开展对专标委委员及有关技术人员的培训  
      (三)增加投入,积极关注和跟踪国际标准化发展的最新动向  
      (四)建立石化企业安全标准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前言
      安全生产是石油石化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永恒主题。企业从基础建设到生产运行,安全标准体系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既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又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构成部份,同时,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保证勘探开发、技术合作和油气贸易活动的顺利开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石油石化企业安全标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是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应对WTO规则对安全的要求为目的,以遏制和减少重大事故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    
      我国加入WTO后,作为WTO/TBT成员国,将更深层次地参与国际分工,可以要求发达国家在标准化上提供技术援助。这规定无疑使我国在获得更多、更深的标准化信息的渠道和机会大大增加,也使得石油石化企业安全标准信息增加技术含量,更贴近对外贸易。WTO/TBT给石油石化企业安全标准带来诸多有利因素的同时,也给石油石化企业标准化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这是由于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安全标准体系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双轨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许多规定和管理与TBT协议不相符合。  
      一、 WTO/TBT对石油石化企业安全专业标准的主要影响  
      (一)各国标准和技术法规规定的技术内容、水平各异  
      某些技术要求很苛刻,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技术水平的限制和缺乏严格的质量管理,往往达不到相应的要求。进口国要求的水平不同,或水平虽然相同但内容悬殊。企业无法满足,倘若满足对方要求,势必修改设计、改变工艺、推迟交货,条件十分不利,这种情况在安全性要求很高的电工领域尤为明显。在此情况下必须提高标准的技术水平。因各种标准中规定的尺寸、计量单位、制图、检验方法等参差不一,为适应对方要求,必须修改条文细节,或采用ISO、IEC等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进行协调是唯一解决的办法。   
      (二)贸易中使用的有关标准、技术法规,难以收集  
      信息系统不发达,是某些安全标准滞后的因素之一,由于我们对进口国的各种技术限制知之不多。贸易中有关的标准、法规,难以收集,或缺乏最新版本,贻误成交机会。对方要求的标准、技术法规,不易弄到手,只得通过贸易商社索取,常因交涉不力而贻误成交时机,即使得到标准,又往往缺乏最新修订版本。  
      (三)行业标准的地位将弱化,企业标准的地位将得到提高,从而推进企业迅速采用国际标准  
      “入世”后,企业将成为经济舞台的主角,由于经营多元化、产品多样化、服务规范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作用势必要弱化。除涉及安全、质量、卫生的标准外,绝大部分标准变为推荐性标准,而企业标准的地位却要得到提高并强化,才能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科学化的客观需要。
      WTO/TBT还明确规定:“标准化及合格评定程序所用的一般术语应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用的定义”,“在需要技术法规及已有有关国际标准或将完成其制订工作的地方,成员方应以它们或其有关部分作为制订本国技术法规及标准的依据”。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和附件3(制定、批准和实施标准的良好行为规范)进一步明确规定:“标准化机构应保证在已存在国际标准或其制订工作即将完成时,应采用它们或其有关部分,作为制订自己标准的基础”。  
      因此,不但国家、行业和地方要积极“采标”,而且广大企业尤其是要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必须迅速采用国际标准,以进入国际大市场。“采标”将是企业标进入WTO后自觉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  
      (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强制性标准范围进一步缩小,推荐性标准范围不断扩大并成为主体  
      目前,石油石化企业在标准化管理模式上,还未摆脱集中管理模式的影响,对企业直接管理多、干预多。诸如强制性标准范围过宽,一些不涉及安全、卫生、人身健康的标准还列为强制性标准。再如强制性标准内容太多,有许多不该强制执行的指标也列在其中。TBT规定,国家有限干预的方面是涉及安全、健康、环境保护、国家安全及防止欺诈等,这些可以制定技术法规,我国目前在技术法规定义、内涵上还不十分清晰。  
      长期以来,人们对技术标准与技术法规界限是模糊的,有的认为技术法规是宏观、空的、不涉及具体的标准。然而GATT/TBT(关税和贸易总协定/贸易技术壁垒)对标准做了如下定义:“由公认的标准机构核准,反复或不断使用,并非强制性遵守的技术法规。”,标准只有被技术法规引用才能成为技术法规的组成部分,否则标准自愿执行。我国把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种,并规定,“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显然与GATT/TBT协定的定义和要求,也不符合国际贸易中的通行做法。  
      1988年发布的《标准化法》第一次提出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1990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标准化实施条例》进一步明确强制性标准范围。这些强制性标准中有些标准符合WTO/TBT中关于“国家安全需要,保护人身健康或安全、动物或植物生命健康或环境等合法的”的规定。2000年国家技术监督局下发了《关于强制性标准条文强制的若干规定》,进一步对强制性标准的范围和内容进行规范,把强制性标准分为全文强制和条文强制两种形式。为此, 为适应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使我国现有的强制性行业标准符合《贸易技术性壁垒协议》(WTO/TBT)的要求,按照质检总局《关于发送“强制性行业标准清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国质检函[2001]33号)的统一布置,国家经贸委对已公布了的强制性标准进行认真清理和调整,并下发了二OO二年第18号公告,废止16项强制性石油行业标准中有6项是安全专业的标准。  
      (五)标准的标龄要缩短,静态标准转变为动态标准  
      在石油石化企业现行的安全标准中有部分标准的标龄较长,并成为静态标准,在较长的时间内稳定不变,脱离生产经营或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影响了标准水平的提高。  
      “人世”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连成一体,国际大市场多层次、多变化的需要必然要打破标准的静态性,使我国各级标准的标龄大大缩短,并采用动态标准的形式,制定随市场经济而变动的动态标准,以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  
      (六)滞后标准向超前标准转变,即克服标准的滞后性,而代之以标准的超前性  
      “人世”后,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并制订和实施超前标准,以促进企业生产技术和合理的进步,保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而滞后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势必要被企业所抛弃。  
      (七)促进企业积极采用IS09000族标准,并使企业标准与质量体系紧密结合  
      关税总协定(GATT)全名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f Tariffs Trade),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国为恢复战争对经济生活的破坏,迫切希望通过国际间公平和自由贸易,从而做到资源合理配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这一历史的需要而建立的。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产生的《贸易技术壁垒协议》首次引入合格评定程序的概念,即任何一种直接或间接地明确保证某产品符合适用的技术法规或标准的技术程序。该程序包括制造商就其产品或所采用的质量保证体系(QAS)合格声明,有关产品或所采用的QAS的有效性证明,产品或所采用的QAS的评审或检查,产品认证或所采用的QAS的注册,合格认证标志使用,测试实验室、检验机构或认证机构的认可等。  
      修订后的WTO/TBT规定:“各成员方无论是制定、批准和实施合格评定程序,还是确认合格评定机构是否具有充分持久的管理权,都应以国际标准化机构颁布的有关指南或建议为基础”。这就是说,企业要打破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取得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就必须积极采用ISO9000族标准,获得国际标准化机构认可的质量认证。  
      (八)有些标准综合性不高  
      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安全标准由于专业划分过细,不同专业之间缺少有效的衔接,致使标准的对象过于单一,往往产生重复、交叉与不协调;同一类型标准,国外只有一个,而我们有多个,甚至十几个,看似精细,实质上缺乏系统性;并且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以基础标准、方法标准为多,而我国石油行业标准产品标准比例较大,在市场需求、经济基础、产品意识等方面与国外均不同,难以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一一对应。“入世”后,石油石化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从原来行政上标准的单一性转变为企业自觉地从系统出发,整合成系列标准,建立科学、实用、简便的安全标准体系。    
      (九)使标准化工作的重点从制订标准切实转变到实施标准上来,注重标准化工作的经济效果   
      “人世”后,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企业真抓实干,不断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无论是提高质量还是降低成本,都有赖于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认真开展,这样就促进企业把标准化工作重点放在标准的实施及实施检查上来,以求得标准化工作的经济效果,也就是说没有经济效果的标准化工作是不受欢迎的。  
      (十)对标准化人员素质要求的影响  
      长期以来,标准化工作围绕的是国内市场。入世后,我们面临的是世界市场,过去的一些做法在市场经济面前是行不通了。我们面临这许多过去不太熟悉、不太了解的东西,遇到的新问题也会更多。这就对标准化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国外大公司的先进做法与通行惯例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石油石化企业也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而企业良好的健康、安全和环境业绩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基本条件。入世对中国企业最直接的促进是强化“规则”意识,也就是说,在体制上必须淡化中国特色,强化国际惯例。  
      安全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在人们不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中实现的。企业安全管理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摸索出各种各样的安全管理模式,来实现安全管理目的。一些大的跨国集团公司为了安全生产,维护企业利益,使企业安全管理满足各国的职业安全卫生法规要求,建立了安全管理手册,实行全员培训,实行规范化管理。一些石油化工企业和危险性较大企业为树立企业形象和维护企业利益,吸取事故教训,对危险实行预评估,对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一)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发展背景  
      实现安全生产,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择业观点发生了质的变化,宁肯拿比较低的报酬,也想加入白领阶层。为了促进社会进步,保持社会稳定,工业发达国家制定了严格的职业安全卫生法规,规范企业行为。业主为了避免事故发生,维护企业生产运行正常,实现稳定的、更多的剩余价值,制定企业安全卫生规则,加大技术改造和安全卫生投入,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高智能的人才为其终身工作。  
      建立一套完善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实现文明生产,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吸取他人事故教训,建立有效的预防措施,实现安全生产是所有企业今天经营之道。在交流、对比中,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得到了认可。结合企业实践,建立一套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既可以满足政府职业安全卫生法规的要求,也可以有效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减少事故和职业赔偿,树立企业形象,企业经济还可以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SHMS)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O 9000和ISO 14000等管理体系一样被称为是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OSHMS产生的两个主要背景原因之一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经营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企业不得不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在内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科学化、标准化、法律化。包括杜邦、菲利浦在内的一些大型公司在进行质量管理的同时,也建立了与生产管理同步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和方法进一步形成了标准,并逐渐得到更多企业的认可。产生OSHMS的另一个国际背景原因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推动下出现的职业安全健康标准一体化(Harmonization Of Safety and Health Standards,HSHS)趋势。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跨国公司和大型的现代化联合企业为强化自己的社会关注力和控制损失的需要,开始建立自律性的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的管理制度并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实现这种管理体系的社会公证性,引入了第三方认证的原则。随着国际社会对职业安全健康问题的日益关注,以及ISO 9000和ISO 14000系列标准在各国得到广泛认可与成功实施,考虑到质量管理、环境管理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相关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6年9月组织召开了国际研讨会,讨论是否制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结果未就此达成一致意见。随后,ISO在1997年1月召开的技术工作委员会(TMB)会议上决定,ISO目前暂不颁布该类标准,但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继续在本国或所在地区发展这一标准,使得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标准化问题成为继质量管理、环境管理标准化之后世界各国关注的又一管理标准化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率先开展了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活动。1996年英国颁布了BS 880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南》国家标准;美国工业健康协会制定了关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指导性文件;1997年澳大利亚/新西兰提出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草案;日本工业安全健康协会(JISHA)提出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挪威船级社(DNV)制订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标准》;1999年英国标准协会(BSI)、挪威船级社(DNV)等13个组织提出了职业安全健康评价系列(OHSAS)标准,即OHSAS l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一规范》及OHSAS l8002;《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HSAS l8001实施指南》。  
      由于国际社会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普遍关注,根据199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1SO)举办的关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化工作的国际研讨会的讨论结果,国际劳工组织(ILO)自1998年起会同国际职业健康协会(IOHA),在已有标准的基础上识别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并形成了国际劳工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草案。2001年4月,在国际劳工组织举办的三方专家会议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ILO-OSH  2001)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可,同年6月,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正式批准发布该导则。鉴于国际劳工组织是讨论国际贸易协议中劳动核心标准地位的恰当机构,该组织所制定的导则可为各类组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安全文化提供坚实、灵活和合理的基础,2001年12月,国家经贸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参照该组织所制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取得的经验制定并发布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  
      (二)HSE体系是当前国际石油、石化行业普遍采用的管理体系,是国际石油、石化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的现代模式  
      1.HSE管理体系  
      HSE是英文单词“健康”、“安全”和“环境”的缩写,就是指在管理中一切以人为中心,满足人对健康、安全和保护环境的要求。HSE是国际石油界通行的管理体系,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在承包国际工程或者在国外上市时,通过HSE的认证是必要的条件。HSE还是一个复杂完善的体系,从每一个生产岗位直到最高层的管理者,每个人都要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岗位有哪些可能发生的影响健康、安全的危险和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因素,同时非常清楚一旦危险发生时应该如何处理,才能够“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石油石化是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的危险行业,生产工艺复杂,装置大型化,连续性强,个别事故就会影响全局,而且一旦发生事故就容易成为群死群伤的大事故,所以对安全管理要求极为严格。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系列ISO管理标准的出台为企业管理创新、管理增效和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依据和支撑。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在质量管理标准化成功经验的启发下,率先开展了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标准化活动,如美国杜邦公司、荷兰壳牌公司都在80年代就制定了一整套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标准,其它一些大公司也相继制定了这方面的标准,这一系列标准已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成为石油和石化行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入场券。  
      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觉醒和认识的提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障劳工安全健康既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全人类的共同呼声。进行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实施和认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是WTO规则的要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环境立法日趋严格,劳工安全健康政策陆续出台,相关方日益关注的新形势下,企业必须实施系统化的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以确保企业持续守法,确保生产环绿色化和生产产品绿色化,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2.实施HSE对石油和石化行业的重要性  
      ①HSE是一种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它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规范化和制度化等特点,是提升管理水平,增加企业效益的必然选择。HSE的实施必将对石油、石油石化企业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②HSE管理体系较系统地反映出健康、安全和环境三方面的内在要求,将石油石化企业原有的健康、安全、环境的规章制度、规范进行了较好地归类完善,使企业行为更加科学、规范。把健康安全和环境视为一个统一整体纳入石油石化行业的日常管理监督中,是健康、安全和环境这三方面的内在要求。HSE管理体系将健康、安全和环境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三者互为依存、互为转化、互相包容。  
      ③HSE是一种事前的风险防范机制。防止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的发生,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实现事前预防,而HSE管理体系要素“风险评价和隐患管理”,就是通过建立风险和隐患的控制机制,将安全管理的“事后调查”变为“事前预防”。  
      ④HSE管理体系是建立、健全企业生产的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的有效途径,是改善企业健康、安全、环境业绩,提升企业形象的有效手段,可以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国际石油行业对石油石化企业提出了HSE管理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说,不实行HSE管理的石油石化企业将在对外合作中受到限制,比如石油石化行业的油田企业和施工企业在对外承包或反承包工程投标中,必须有实施HSE管理的内容。  
      ⑤可使企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我们国家及石油石化行业的安全标准体系、管理模式及现状  
      由于受到旧体制的影响,国内油公司国际对标准化组织体系普遍覆盖面不全。石油化工等下游没有建立与国际或国外标准化组织的接轨渠道,导致国际和国外的安全标准动态信息不能及时获取。目前,石油石化行业安全标准只限定在上游的勘探开发领域,专业的界定范围是:即具有通用性、专业性及综合性的HSE管理体系(指南、规范)、安全规范、有关安全培训、检查、管理、防火防爆、职业卫生安全、以及储罐的安全标准等。安全专业标准基本能够满足石油勘探开发生产、科技进步和经营管理的需要。为规范石油工业市场秩序,保证石油勘探开发生产的顺利进行,促进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和扩大国际合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 我们国家及石油石化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  
      1.我们国家的安全管理模式  
      我们国家的安全管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出不同的管理模式。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建立了劳动保护管理体系;70年代在劳动保护管理体系下,强调了事故管理系统;80年代出现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进入90年代,现代安全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逐步发展和完善。显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生产技术、经济体制和安全理论指导下,表现出不同的安全管理特色。  
      21世纪将是安全科学管理不断深化,安全管理的作用和效果不断加强的时代。现代安全管理将逐步实现:变传统的纵向单一因素安全管理为现代的横向综合安全管理;变事故管理为现代的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事后型为预防型);变被动的安全管理对象为现代的安全管理动力;变静态安全管理为现代的安全动态管理;变只顾生产效益的安全辅助管理为现代的效益、环境、安全与卫生的综合效果的管理;变被动、辅助、滞后的安全管理方式为现代的主动、本质、超前的安全管理模式;变外迫型安全指标管理为内激型的安全目标管理(变次要因素为核心事业)。  
      2.石油石化企业安全管理模式  
      ①石油石化企业HSE管理模式。我国对石油石化行业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一向十分重视,创造出许多较好的管理办法,如进行安全第一的教育、实行年度安全大检查、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订环保目标责任制、创建清洁无害化矿区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因为没有成文的管理体系标准,存在有令不行和朝令夕改等问题。  
      有些石油企业领导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无法严格规范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使之达到标准化。为了有效开展我国石油和石化行业的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标准化工作,支持石油、石化生产与健康、安全、环境的协调发展,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因此制定和执行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成为国际竞争和国内石油企业自身管理的需要。由石油工业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SY/T6276-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于1997年9月发布。SY/T6276-1997也是参考ISO/CD14690制定的。SY/T6276-1997的制定和执行,能够使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与国际接轨,树立我国石油企业的良好形象,并使作业队伍能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SY/T6276-1997是一项关于组织内部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与审核的通用标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HSE)主要用于各种组织通过经常和规范化的管理活动实现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目标,目的在于指导组织建立和维护一个符合要求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再通过不断的评价、评审和体系审核活动,推动这个体系的有效运行,达到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建立企业健康、安全与环境三结合的管理体系,其目标是强化企业管理者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的管理意识,激励企业员工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的工作热情,改进企业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效能,实现人类社会和企业的综合效益。  
      ②OSH18000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0SHMS)就是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把企业中人、物、环境、信息的组合作为一个系统,以整个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根源--危险源作为管理核心,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手段来达到控制事故发生的目的。0SHMS对系统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全面安全管理,并在管理过程中持续不断地根据预先确定的安全管理工作程序,定期审核和完善系统的不安全因素,使企业(系统)能够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加入WTO后,中石油中石化企业融入世界经济、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大转折,必然在众多不同的领域面临严峻挑战。虽然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欲以人权问题阻碍WTO条款的阴谋尚未得逞,但我国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的现状以及WTO对游戏规则的公平、透明、非歧视等硬性要求,最终将对我国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造成一定的压力。为了充分利用WTO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条款,在国内市场逐步向国际市场开放的程中,努力提高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管理水平是当前的紧迫任务。  
      我国从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早在1956年6月由周总理亲自主持,起草并通过了三个职业安全卫生法规,即《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和《职员、工人伤亡事故报告规程》即著名的三大规程,为我国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规范要求。1999年10月,国家经贸委同时发出了《关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通知》两个文件,在颁布《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的同时,对职业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做了具体规定。去年我国派出观察员,参加了OHS18001标准的起草和制定,为标准的出台做出了努力和贡献,去年11月,我国正式公布了中国版本的OHMS18001标准——GB/T 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并要求企业在健全、完善、规范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中,实施这个标准,以推动全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的蓬勃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IS0标准系列是非强制性标准,WT0组织1995年1月明确要求各成员国应履行IS0国际标准,IS0标准事实上已经成为国际间技术交流和国际贸易的衡量准则。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商在订货购货时,已经要求生产企业具备IS09000、IS014000以及0SHMS的认证。加入WTO给我国企业改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更增加了紧迫感,企业欲求生存发展,必然要走0SHMS的路,不断改善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状况。因此,要组织建立本企业的0SHMS,并通过0SHMS认证,目的是提高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水平。目前我国的海洋石油行业和石油天然气行业根据本行业的生产实际,已经各自组织建立了本行业的0SHMS认证,并已率先与国际行业标准接轨。  
      ③企业“综合安全管理模式和机制”。在企业,无论是人身伤亡事故,还是财产损失事故;无论是交通事故,还是生产事故,甚至是火灾或治安案件,都对人类造成危害和损害。这些为人们所不期望的现象,无论从根源、过程和后果,都有共同的特点和规律,人类对其进行防范和控制,也都有共同的对策和手段。因此,石油石化企业把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治安、环保等专业,进行综合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以上这些努力,防止和减少了来自于技术因素和人为因素的意外事故与灾难,减轻了来自于自然因素造成的灾害和危害。提高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二)石油石化行业安全标准体系现状  
      1.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十条规定制定和执行安全标准  
      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是国家应承担的责任。而按照保障安全生产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有关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包括生产作业场所的安全标准,生产作业、施工的工艺安全标准,安全设备、设施、器材和安全防护用品的产品安全标准,有关安全生产的基础性、通用性标准等,并要求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严格执行,是国家履行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监督管理职责的重要方面。在我国批准加入的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有关公约中,也有这方面的规定。例如,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1年10月批准加入的国际劳工组织《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中就明确规定:“凡批准本公约的会员国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或条例,以保证本公约各项规定的实施;依此制定的法律或条例可规定通过技术标准等适当方法以保证其具体实施。”  
      为此,本条明确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保障安全生产的要求,依法及时制定有关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这里讲的“依法”主要是指依照标准化法的规定。按照我国标准化法的规定,对工业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要求以及建设工程的安全要求等,应当制定标准。其中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按照现行的国务院机构设置,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标准化法同时还规定,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后,该项行业标准即行废止。  
      2.对现有的有关保障安全生产行业标准,根据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适时加以修订  
      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将给安全生产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对安全生产规律的认识以及对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和技术手段会有新的发展。而且,由于国家和企业事业单位经济实力的增强,可以采用更先进、更安全的设施、设备、工具和工艺方法;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又可能产生新的安全问题。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根据这种新的情况,及时制定新的标准或对原有的标准进行修订,以适应保障安全生产的要求。对此,按照我国标准化法规定:“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的部门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以确认现行标准继续有效或者予以修订、废止。”  
      3.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标准化法规定,我国的标准分为必须执行的强制性标准和可以自愿采用的推荐性标准。有关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为强制性标准,有关安全生产的标准属于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是必须执行的强制性标准。本条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与标准化法的规定相互衔接,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目前,国务院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生产作业场所的安全标准,生产作业、施工的工艺安全标准,安全设备、设施、器材和安全防护用品的产品安全标准,有关安全生产的基础性、通用性标准等。这些标准,都是在经过反复论证、认真研究,包括吸取安全事故的血的教训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技术准则,必须严格执行。  
      四、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安全标准体系与WTO规则及国际惯例的差异  
      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石油、石油石化企业形成了典型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模式,一个石油、石油石化企业,就是一个工矿区、一个小社会,自成体系,自我服务,重复建设,效率低下。针对这些弊端,1998年重组的石油、石化两大集团公司,打破了旧的格局,使我国石油石化两大集团公司政企分开,不再具有政府职能和行业管理职能,实现了上下游、内外贸和产供销一体化,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
      (一)产生差异的原因  
      1.制定标准的指导思想  
      国外许多专家认为:标准化的任务是通过集体的劳动把共同利益表达出来,对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利益进行协调,在能够达成有意义的妥协的基础上,把各种意见汇总在较高的技术水准之上。实质上,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基本上是按此原则制定的,通常以贸易和市场竞争为中心,旨在使贸易中的一切技术问题得到协调统一,促进贸易各方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促进自由贸易发展。  
      我国标准过去一直属于有计划的产品经济范畴,其标准化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和工程质量,实现现代化生产,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2.标准性质  
      国际标准化是伴随着近代工业、科学技术和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始终与经济贸易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性质属于市场经济范畴。  
      我国标准化工作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统一去求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为标准化的目的。是围绕经济建设,以生产管理为目标,其性质是产品经济的范畴。目前,政府虽已经将大部分标准定为推荐性的,企业可自愿选择,但在执行中仍有行政的强制性。如石油行业标准,是由政府部门批准颁布的技术法规性文件,常常需要按行政指令贯彻执行。  
      因此,ISO标准、API标准与我国标准在其性质上有一定差异。以API为例,它是一种由行业学会团体颁布的推荐性标准,企业执行与否,自愿选择,没有任何强制性,API标准主要是致力于油田设备和器材的安全与互换。  
      3.标准体系  
      国外标准紧紧围绕经济贸易这个中心,标准主要集中在流通贸易方面供应厂商和用户之间的有关方面以及卫生、安全环境保护等部分。其体系不是包罗万象,不包括一切生产活动,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内容,没有一个固定、完整、预先设计好的系统的体系模式。像API,最早应美国石油工业的发展需要制定 了SPEC5《管材》,从此以后标准逐渐扩大,终于开成了有自己特色的一套标准体系。通常以标准(Std)、规范(Spec)、推荐作法(RP)和通报(Bull)形式发布。  
      ISO/TC67自1987年恢复工作以来,先以“快轨”形式采用了API标准为ISO标准,进而以API为基础,参考欧洲国家的标准,制定新的ISO标准,它既含有API的成分,又突出体现着ISO的标准化导则。  
      我们现行的安全标准体系基本上是以体现计划经济下政府管理职能和意图为主。目前,政府虽已经将大部分标准定为推荐性的,企业可自愿选择,但在执行中仍有行政的强制性,特别是安全专业强制性行业标准占有很大的比例,有些技术标准根据石油企业发展的需要,修订部分标准之间存在交叉重复问题;有的标准可操作性因石油企业机构变更需要研究;标准体系表的制定一般是按照生产的全过程,逐项确定标准项目,以求其完整性、系统性。再就是体系表中的内在标准,真正需要和实用的标准,又有多少是体系表中早已规划好了的,而大多是抛开体系表,根据当时勘探开发生产的实际急需而制定出来的。一方面,体系表规划了许多标准,实际上不大需要,至少近期不太需要,近期不可能制定;另一方面,按体系表规划,按步就班地依计划去制定,结果是制定出来的标准又没法被应用;再就是许多急需的标准,由于体系表中没有规划在内,急需制定时却往往遇到很多干扰和麻烦。  
      4.标准的制定程序  
      我国石油行业标准的制修订程序是行政计划的方式,它每年的项目计划是由各基层单位向各石油管理局标准化主管部门申报,然后再报送集团(总)公司的标准归口管理部门、各专业标准委员会,各专标委再汇总申报给油标委秘书处,经汇总打印并征求各主管司局的意见,再汇总提交一年一度的标准计划协调会协调后报国家经贸委行业管理司审核,最终以国家经贸委文件发布正式计划。  
      API标准制修订工作的运行程序与我国现行的运行程序不同。API从成立起每年举行一次标准化年会,除有关成员外任何愿意参加的个人均可参加,充分反映了代表的广泛性。API年会的目的只是研究制修订标准项目。一项标准草案并不要求在当年通过或完成,日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标准的内容要被投票成员认可,重要的是标准的内在质量。  
      ISO标准制订程序与API基本相同,ISO为了适应高新技术和国际贸易迅猛发展以及世界各大经济区域逐渐形成对国际标准化提出的严峻挑战,以建立灵活、快速、开放新机制为目标进行了多项改革。一个新的举措是“对计划项目实行目标日期责任制管理”到现行的技术工作程序又提出补充要求;提案的同时必须提名项目负责人;确定每个项目各个阶段的完成日期,不仅要预定完成国际标准草案(DIS)的日期,而且要预定完成工作草案(WD)和委员会草案(CD)的日期。任何时候,只要看一看项目动态表,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各项目的进展。  
      ISO和API制定标准产生的时间长短,其技术内容都是在起草工作组中产生的,集体的工作大量的、频繁会议都是在工作组中进行。一项标准的产生决非一两个标准起草人的劳动,同时也决不是只靠一两次审查大会来完成的。标准中蕴涵着工作组大批专家共同劳动的成果。在我国,所谓的标准项目就是一个个标准,完全谈不上针对某项标准具体技术条文立项。各项目起草工作多以一个基层单位为主体,有时存在一两个单位参加部分工作,这与国外的工作组是有着本质的差别,无法反应出国内工作组成员所具有的利益代表性。  
      5.标准内容  
      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编写内容主要是针对经济贸易交往中需要双方协商统一的技术性能要求和基本质量要求,作为交货验收的依据另外针对社会对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要求的内容也是一个重要部分。API行业主要体现非官方的行业组织对供需双方不同的要求和矛盾的协调。标准的内容也只限于在一般性问题方面制定基本要求,避免使规定过多、过细、过于具体,为技术发展留有余地。  
      我国标准除了包括供需双方有关的一部分内容外,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指导生产、设计而编写的,如设计规范主要针对设计人员设计时应该达到的要求,而施工验收规范主要对象也是施工工程人员,指导他们应该怎样作,而缺少针对用户要求的内容。  
      (二)与WTO/TBT协定的非一致性  
      WTO规则的参与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无论是技术法规、标准还是合格评定程序,其最终用户都是企业。企业是标准的使用者,无论是政府还是行业组织的标准化活动,起到的是服务于企业和消费者的作用。企业安全标准的目标是把潜在危险降到不会有危险的程度,如建筑物的消防标准、防止电击或其他电气危险的漏电流安全范围标准等。因此,有时安全标准是要靠法律来规定的。当安全标准是靠法律来规定时,标准化工作的开发作用就是有限的,很显然,任何情况下均不允许违背法律条文。  
      与WTO/TBT协定进行对比,技术法规的范围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尚无明确的定位。WTO/TBT协定中技术法规是具有强制性的,而标准是非强制性的。我国的法律、法规是强制性的,标准则有强制性与非强制性之分。那么强制性的行业标准,应属于WTO/TBT协定中的技术法规,这样一来强制性的行业标准范围便于显得过于宽泛。  
      五、石油石化企业应对加入WTO的主要措施  
      按照当前新的发展趋势的要求,为了尽快与国际接轨,须采取的相应对策 。  
      (一)加快技术法规建设,尽快建立推荐性标准体系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二○○○年二月二十二日印发的《关于强制性标准实行条文强制的若干规定》,对强制性标准的范围和内容进行规范,把强制性标准分为全文强制和条文强制两种形式,这说明我国强制性标准正向推荐性体系过渡。为了和国际市场接轨,我国应从理论上、技术法规上、管理上加速技术法规工作的进程,以促进我国推荐性标准体系的建立。  
      1.按照TBT的规定,明确可以制定技术法规的涉及的领域与范围。  
      2.明确技术法规的形式和种类。  
      3.明确技术法规制定、批准的权限。TBT协定第3条明确规定直属中央政府以下的地方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可以制定技术法规。事实上,不少国家地方政府已发布了地方技术法规,如美国州政府就向外发布技术法规。  
      4.尽快研究如何使现有强制性标准成为技术法规的组成部分。  
       5.对现行的技术法规进行全面清理、充实、凡不符合WTO/TBT协定的技术法规加以调整;对原技术法规中未将标准列为相应条款的加以补充;对技术法规之间交叉、矛盾加以协调。  
      (二)紧密跟踪高新技术,采用灵活的标准文件形式(如指导性技术文件),及时反应科学技术最新成果  
      我们应参考API的做法,API标准体系以API标准(Std)、规范(Spec)和推荐做法(RP)为主组成,辅以技术报告(TR)、公报(BULL)或公告(PUBL)、研究报告(RS)、研讨论文(DP)和手册等多种形式的出版物,这些出版物是API制修订标准的基础和支持性或指导性文件或是准API标准。采用更加灵活的标准文件形式(如指导性技术文件),缩短标准制修订周期,紧密跟踪高新技术,及时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提高标准文件的水平。  
      (三)进行标准整合,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针对石油行业标准现状,积极有效地对标准进行清理、整合的基础上,减少总数量,提高单项标准的容量和集成度。对属于同一专业门类的不同标准化项目,在总体上具有共性,个体上具有针对性,技术要素相近,应进行同类合并,整合成一个标准或系列标准;对跨专业的不同标准化项目,在技术内容上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主体要素上具有较强的相似性或在过程运作上具有紧密的连贯性,应整合成为一个标准或系列标准。对同一产品不同生产过程的标准项目应进行整合使其成为一个标准。  
      我国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状况远不适应TBT的要求: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力度还很不够;同步采用国际标准的速度也相对滞后;采标程度难以确定。《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已经2001年11月2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发布。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3年12月13日发布的《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管理办法》同时废止。其中规定: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我国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分为等同采用和修改采用;我国的一个标准应当尽可能采用一个国际标准。当我国一个标准必须采用几个国际标准时,应当说明该标准与所采用的国际标准的对应关系;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于贸易需要的产品标准,如果没有相应的国际标准或者国际标准不适用时,可以采用国外先进标准。  
      (四)鼓励和吸收企业、科研部门参与标准化工作  
      标准发展的潮流是能充分反映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对于企业,标准关系到产品销售是否顺畅及能否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企业只有积极地参与标准化活动,反映自己的意见,使其生产的产品更符合市场的需要,才能维护自身的利益。同时政府管理部门应建立激励机制。对认真进行标准投票及相关文件表态,开展标准化工作较好单位和个人定期表彰和奖励,以调动从事标准化人员的积极性。  
      (五)积极推进生产型标准向贸易型标准转化  
      WTO/TBT明确规定,各成员"均应按产品使用性能而不是按设计或叙述的特点来制定产品标准",并且还规定标准化机构应保证制定、通过和执行标准的目的和效果不应给世界贸易造成不必的障碍"。  
      贸易型标准应具备以下特征:对市场经济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顾客具有良好的服务性,能顺应市场的灵活性和参与市场的竞争性,具有运作上的简便性和技术上的激励性。但是,贸易型标准还必须遵循国家的《标准化法》的规定。因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贸易的"自由"是在国家法律、法规规范下的自由,具体地说,制定贸易型标准,凡涉及到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通用件互换配套、国家的基础标准及其它由法律、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时,必须严肃地执行。同时,还要处理好与推荐型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之间的关系。标准的制定应把满足市场需求作为制修订标准的首要条件,结合我国石油工业生产的实际,充分注重标准化行为的经济性和经济效益。  
      (六)加强对HSE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研究  
      实现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一体化HSE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可以以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达到或超过这些管理体系分别建立和实施的效果,因此,一体化将是一条必由之路。  
      事实上,这些管理体系标准遵循了相同的管理思想,类似的结构。形成一体化管理体系,将有利于策划、资源合理配置、确定互补的目标、并评价组织整体的有效性。通过一体化,统一组织管理,统一文件控制,统一审核和管理评审,以最少的管理资源达到最大的管理效果。对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以及资源的综合利用等都是十分有利的。  
      (七)不断提高标准化工作管理人员尤其是企业标准化工作人员的素质  
      加入WTO以后,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无论是内容、形式,还是方法都要发生很大的变革。而对于企业标准化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来讲,要求具有"T"型的知识结构,即在纵向上要懂得石油企业的生产技术专业知识,在横向上要掌握外语、数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及哲学、法学等社会科学知识,更要熟练掌握企业管理、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及计量管理的科学知识,尤其是WTO/TBT等国际标准化方面的知识。另外还要让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职工的标准化意识都要普遍加强。  
      (八)建立石油石化企业现代化信息反馈服务体系  
      加入WTO以后,石油石化企业的外部领域更加广阔,对情报的需求也将由单一的标准向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等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拓展。企业应尽快形成标准情报、技术法规(规范、规程、规则)、法令、专利、文献等资料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机构,建立与WTO/TBT石油行业标准咨询网络的联系,以便及时得到从WTO/TBT有关方面发来的技术法、标准、合格评定方面的早期变化动态,获得有深度的咨询服务。  
      当代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国际间的技术合作与贸易在全球广泛进行,标准化是进行国际经济、技术交流的纽带,是国际贸易的调节工具,它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为此,石油石化企业只有通过强化其自身的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适应规模生产和国际市场竞争的企业标准化体系,加强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标准化管理工作,积极跟踪各先进国家生产技术和标准化科学管理的发展经验,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才能提高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并满足国际市场日益发展的需要,为全球性的经济繁荣和发展作出贡献。  
      六、下步具体工作规划  
      (一)标准制定要面向市场,充分利用标准化手段,支持竞争,冲破贸易技术壁垒?  
      在现代化国际贸易中,标准化有四个作用,即推动作用、协调作用、保护作用、仲裁作用。标准化是国际贸易一个出色的推动器,为了参与国外市场的竞争,应进行市场调查,研究什么样的质量标准才能进入对方市场,要认真研究特定市场的常用标准。在国际贸易中,各种标准体系的竞争十分激烈。充分利用标准的手段,冲破贸易的技术壁垒。当前有四个方面工作需做。  
      1.石油石化企业标准要全面向国际技术标准规则靠拢。?  
      2.在继续采用国际标准的同时,组织更多的标准化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把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一些意见和要求,充分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为我国石油石化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世界各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竞争,已经提前到了研发期,在标准制定权上进行争夺。早在十几年前,围绕制定高清晰度电视机的技术标准问题,日本试图推出它的标准为国际电信联盟的标准,欧盟一些国家则坚决不干,主张另定。而当时市场上尚无该类型产品。若其它企业采用该标准,无疑要付出巨大成本。显而易见,标准之急先于市场竞争。某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某项标准为世人所公认,不仅本企业的生产轻车熟路,而且在贸易上也将先声夺人。这就要求我国石油石化企业要面向市场,参加到标准的制定中来,充分运用标准化手段促进产品的竞争,这也是石油石化企业标准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3.要创造条件积极参加国际标准的制定活动,跟踪国际标准制定的全过程。  
      4.充分利用标准的协调功能,针对由于标准差异引起的贸易技术壁垒,开展双边的标准协调工作。  
      (二)加强标准化培训工作,继续开展对专标委委员及有关技术人员的培训  
      专业知识过时周期正在缩短。据有关报导,近十年里,工业部门的技术手段有30%已属于过时而被淘汰。电子工业的这一数字高达50%以上。现在理论与学说正接二连三地受到冲击和动摇,迫切需要建立更精确定量描述和更完美阐明客观自然规律和现象的新理论和学说。近十年,科技发明和发现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要多。而未来十年又将比现在的十年翻一番。我们常常听到“知识老化”的议论,有些人说:每过五年原有的知识就会老化陈旧20%或50%等等。这种用数值来表达知识老化的程度,虽然不一定精确,但却很形象地说明:在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时“不进则退”的事实,知识老化确是当前的一个严重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就无法提高,产品质量也无法上去。开展“在职培训”和普及质量教育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二十世纪以前,教育和培训是:“一生一次”的概念。一个大学生,大学毕业和一个学徒学会一种手艺,就走上工作岗位,从此就只依靠积累工作经验来获得知识。一个学童至18~20几岁的学习时代,到结业时获得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凭经验获得的知识在20世纪以前靠上学和经验获得的知识基本上就能满足工作的要求。而现代单凭学校学习和工作经验获得的知识已跟不上科学技术的进展,满足不了新的工作的需要,人们必须不断学习,以获得新的知识。于是在“在职培训”就十分必要。先进工业国家的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都十分重视职工(从经理、技术人员到工人)的在职培训,各种类型的、各种专业的和各种期限(几天至几个月)的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了起来,对增长职工知识、技能和才干起了重大作用,对发展他们的事业起了重大作用。在我国,近年来各单位也开始重视职工的在职培训,但开展得还不很普遍,特别是计划性还不强,临时性较大,这样使教材和教授方法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影响效果。这是十分值得好好研究的问题。  
       1980年8月,美国联邦商业委员会向美众院提出一项关于“产品责任法“的法律提案。这个法律提案对产品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产品制造业者对质量事故承担很大的责任,并包含了许多新的法律概念。美国机械工程学会(ASME)、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SME)和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为了配合产品责任法的实施,聘请了一些专家,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分别为产品设计者、制造者、进口商、批发商、另售商拟定了培训计划和编写材料,向他们灌输产品责任法的法律概念和技术概念。对于产品设计者的培训计划中,着重要求改变今后产品设计的主导思想(Design philosophy),以适应这个法律的新要求。今后的产品设计除了技术设计外,还必须包括危险性分析和可靠性分析(Risk analysis and reliability analysis)。危险性分析要对产品被误用和误操作及其可能引起的后果也要充分的预见性估计,要作出书面的说明。可靠性分析要对产品各项质量指标(特别是安全质量指标)定出可靠度和置信度,对安全使用寿命作出可靠的估算,危险性和可靠性分析要建立在失效分析和实验的基础上。美国为了实施这个法律,动员了大批人力物力,开展了大规模的培训、灌输必要的基本概念,使这个法律的实施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上。有关人员获得这个法律的清晰概念,就能在各自的工作中采取相应的行动,以符合法律的要求。这种教育方式很值得我们重视。  
      (三) 增加投入,积极关注和跟踪国际标准化发展的最新动向  
      教育培训作为一种投入产出已被社会所认识。但长期以来,培训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或缺乏固定渠道,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速度和新的培训项目开发的要求。导致各技术归口单位及各生产、科研单位对国际标准化工作重视不够、工作要求及工作人员的配备不力,影响了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效果。  
      国际标准化的各种技术会议是关系到各国切身利益的重要会议,是很好的交流场所。据不完全统计,美国代表参加80%的ISO会议,法国和德国为70%。这些国家代表绝大多数直接来自企业。标准信息的交流往往涉及到专业技术和生产诀窍,对石油石化企业是十分宝贵和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四) 建立石油石化企业安全标准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今后的标准体系为动态管理,要使之不断完善,首先应加强研究,包括: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借鉴国际标准化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程序,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石油石化企业安全专业标准化的运作机制;适时编译部分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以逐步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符合WTO要求的石油石化企业安全体系,是在新世纪中推动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对促进石油化工行业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5 收起 理由
    alexli7 + 5 辛苦了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0-17 15:49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楼主| 发表于 2009-3-18 20: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际标准化是伴随着近代工业、科学技术和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始终与经济贸易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性质属于市场经济范畴。  
      我国标准化工作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统一去求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为标准化的目的。是围绕经济建设,以生产管理为目标,其性质是产品经济的范畴。目前,政府虽已经将大部分标准定为推荐性的,企业可自愿选择,但在执行中仍有行政的强制性。如石油行业标准,是由政府部门批准颁布的技术法规性文件,常常需要按行政指令贯彻执行。  
      因此,ISO标准、API标准与我国标准在其性质上有一定差异。以API为例,它是一种由行业学会团体颁布的推荐性标准,企业执行与否,自愿选择,没有任何强制性,API标准主要是致力于油田设备和器材的安全与互换。  
         不知道有多少人接触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这些东西,中国的石油石化行业标准以及其他各行各业的标准、规范、规定或者规程都跟国际化有着一定的差距,各种行业的标准是不少了,不是欠缺对行业的深刻认识就是标准内容还不够完善,让使用的人仔细斟酌的时候难以做决定,中国文字本身意义已经多的不得了了,“猜”到何时都不知道。
        不光是内容上处于劣势,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更新的慢也就算了,既然更新了,好歹有个改变、完善的感觉,可是千篇一律的“抄袭、拿来主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的是与实际相符合的标准,与国家现状相符合。
        个人之见而已。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3-19 10: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希望继续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5-1-7 15:30 , Processed in 0.05422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