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1947|回复: 1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4-5 22:43
  • 签到天数: 18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9-2-20 23: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实验室”是1989年由原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利用世行贷款和国内配套经费,在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基础上批准建立的“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代号B37),1995年实验室建成通过验收并开放运行,2001年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002年被科技部确定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3年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部级重点实验室,2007年成功申请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是目前我国这一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依托“地质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点(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环境地质)和6个硕士点,形成了4个稳定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即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重大工程岩土体稳定性及灾害控制、区域地质环境评价与保护和地质灾害探测与信息技术。
    近二十年来,实验室始终站在学科发展前沿,立足于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全面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支持,立足于服务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的实际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在我国工程地质领域开创和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地质过程机制分析-量化评价”的理论体系和“系统工程地质学”的技术方法体系。实验室先后承担国家“973”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省部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300余项,累计获得科研经费2.0亿余元(其中近5年达1.44亿元)。科学研究涉及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安全的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社会经济效益,其中可统计的经济效益达20余亿元。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部省二等以上奖励30余项(2001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奖励18项,各种荣誉奖励22项)。出版专著50余部,国内外发表论文1200余篇(其中近5年约500篇)。结合科学研究实践,实验室培养硕士研究生以上的高层次人才近600名,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领域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和学术、技术带头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二等教学成果奖8项。
    通过十余年的建设,实验室学术梯队、硬件条件和软件环境已得到了明显改善,综合实力得到长足提升。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48名(平均年龄43岁,其中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14人、副教授10人),其中70%是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他们秉承了老一辈学术带头人的优良作风,是一个团结协作、勤奋敬业、严谨求实、勇于开拓的高水平学术群体。在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实验室的软硬件条件和管理水平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准,拥有建筑面积4800余平米的独立实验室大楼。设有4个研究室、5个研究中心、12个装备先进的试验室。仪器设备种类齐全,配套完善,技术指标先进,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水平。实验室的综合服务和管理系统为各类研究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支撑环境。
    实验室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现代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多学科的联合研究,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领域的知识创新体系;形成以现代信息技术、空间对地观测技术、3D物理和数值模拟技术为主体的技术支撑体系。将实验室建设成为本领域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先进技术开发与推广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中心,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的国家目标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实验室的总体学术水平达到国际一流,软硬环境及实验室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官方网站】http://www.geohp.com/lab/lab/View.aspx?id=13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3-11 10: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奋斗过的地方,顶贴致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5-2-2 16:10 , Processed in 0.06259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