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1376|回复: 1

国土部矿权招标助推页岩气发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2-21 08:36
  • 签到天数: 290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0-9-18 09: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9月14日第五次中美能源政策对话和第十届中美油气工业论坛将在美国正式召开,此次论坛的议程将以开发页岩气为主,包括邀请中方人员到美国页岩气田参观调研。而正是在2009年第四次中美能源政策对话及第九届中美油气工业论坛期间,以中石油与美国康菲公司签署页岩气合作意向书为契机,中美两国正式拉开了政府级别的页岩气合作大幕。从去年年底至今,国内媒体对页岩气的关注度空前高涨,有关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国土资源部有关人士透露,我国明文规定的矿种里以前并不包括页岩气,很多在能源领域工作多年的从业人员甚至都不清楚页岩气究竟是什么。对于这样一种全新的事物,我国能源界究竟持怎样的态度?页岩气勘探开发热潮对我国意味着什么?如何探寻页岩气产业发展的最佳模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页岩气首开矿业权竞争性出让

      “这次是历史性的突破,带有里程碑式的性质,可见国家对页岩气的重视程度。”

      近日,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大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国土资源部计划今年10月就页岩气展开矿业权竞争性出让。据张大伟介绍,参与竞争性出让的区块有6个,所谓竞争性出让类似招标,我国针对煤矿、铁矿、金矿等矿种矿权都采取过招标的形式,唯独油气矿业权一直采取国家一级管理。“这次是历史性的突破,带有里程碑式的性质,可见国家对页岩气的重视程度。”

      张大伟同时强调,此次页岩气矿业权竞争性出让对象涉及面很窄,只有四家国有公司,除了外界熟知的三大油企——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剩下的一家是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延长油矿管理局),目前还没有扩展到地方或民营资本。早前不少媒体曾揣测说,国土资源部有意根据“新36条”的精神,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对此张大伟表示,步伐不会一开始就迈得那么大,“新36条”的精神还需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据悉,参与的几大公司热情都很高,都在准备方案。尽管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引入竞争机制,在张大伟看来此举应该能促使石油公司加大对页岩气的投入:“既然是通过竞争拿下的矿权,之后就要接受国土资源部的监督。拿到矿业权的企业必须达到最低投入,而且要出成果。”

      业内人士透露,在中石油内部已要求专业性的煤层气公司兼顾页岩气勘探,在中石化内部也明确由华东油田分公司负责包括页岩气在内的非常规油气的勘探。6月8日,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宣布成立页岩气勘探项目部,同月,中石化集团总经理苏树林在一份内部通讯中称,将把页岩气勘探开发作为非传统天然气资源中的重点,8月20日,我国首家页岩气研发机构——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中心在国家能源局的委托下落户中石油下属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近期的一系列举动都说明国有大公司是乐意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上下功夫的。

    现阶段做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前期工作最重要

      “家底不清,做规划也是盲目的。”

      据了解,在“大型油气田与煤层气开发”国家重大专项的“十二五”规划草案中,页岩气的开发已列入了战略攻关内容。张大伟在年初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中国计划到2020年将页岩气年生产能力提高到150亿—300亿立方米,同时选出50—80个有利目标区和20—30个大型勘探开发区,获得1万亿立方米的页岩气可采储量,达到常规天然气产量的8%—12%。但他坦承,我国目前对页岩气并无具体规划,因为家底还没摸清,既不清楚页岩气资源分布情况,也不了解具体可采储量:“家底不清,做规划也是盲目的。”

      据专家估算,我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约为26万亿立方米,与美国大致相当,但这样的数据缺乏系统的评价,并没有权威性。为查清我国页岩的分布规律和富含地质页岩的地质背景、地质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评价资源潜力,国土资源部2009年开始布署在川、渝、黔、鄂四省交界处约2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建立先导试验区,并于当年11月,在重庆市彭水县连湖镇实施了第一口页岩气战略调查井,今年预计开展5个项目。张大伟告诉本报记者,该区是海相地形,同美国德州页岩气产量丰富的Barnett页岩地质条件类似,应该算是中国页岩气最有前景的地区,国土资源部正在加大工作量,除了野外地质调查,还确定了一批井位,准备打井。实际上,建立先导试验区的目的除了摸清家底,还包括取得我国的页岩气参数指标,只有建立健全参数体系,才能对页岩气资源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8月17日,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在重庆市綦江县启动了全国首个页岩气资源勘查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新型能源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尽管有专家评价说,页岩气在中国已进入了快速起步阶段,然而实际上目前的发展还停留在前期准备阶段,是为真正的勘探开发铺路。

     除技术交流可大胆邀请外方承担具体工作

      “打井不光靠技术。中石油曾经打过一口井,取出岩芯一分为二,一半留在国内,另一半让合作的美方带走,双方分别进行测试。结果我们测得含气量很低,美国人测得含气量很高,其实是我们的指标参数体系存在问题。”

    美国和加拿大是目前世界上页岩气规模开发的两个主要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美国能源部就资助了大量页岩气的开发项目。1980年,美国页岩气技术攻关启动。2000年时,美国每天的页岩气产量仅为3100万立方米。而2010年这个数字预计可达2.95亿立方米,初步统计,美国去年的页岩气产量约为890亿立方米,已超过我国天然气产量。

      由于我国页岩的地质分布和参数指标都接近美国,美国页岩气开发的快速发展让中国能源人心动不已,认为只要政策东风和技术手段具备,美国的“神话”就能重现在神州大地上。张大伟却表示,我国同美国有两个很大的区别:一是美国地势比较平坦,而我国优质页岩多分布在丛山峻岭间,比如贵州、重庆、四川等地,地表条件不太好给中国勘探开发造成很大的困难;二是美国页岩气政策是开放的,允许各种资本进入,因此从事上游油气勘探开发的公司有上千家,多数都是中小企业,在页岩气领域更是如此,反观我国,目前的政策集中在上述的四家公司手中。有业内人士指出,页岩气不同于传统油气,开采风险小,利润率也低,因此页岩气在前期发展阶段对大公司吸引力往往很小。

      实际上包括壳牌在内的油气大佬也曾在早期涉足过美国页岩气领域,但后来基本停滞,许多中小企业专注于页岩气勘探开发,并在其间改进和掌握了先进技术,而待中小企业取得显著成效后,大企业通过并购等途径,直接收编了部分中小企业,从而拿到了技术。

    虽然不具备美国这样从无到有,自然发展的开放空间,但中国页岩气的发展并不因此没了出路,相反,选择对外合作为其提供了一条捷径。在今年5月下旬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中美两国发表了能源安全合作联合声明。在声明中,合作开发页岩气再次成为重点之一。此前的去年11月,中美双方签署了关于在页岩气领域合作的备忘录,在这一基础上,两国今年5月制定并签署了《美国国务院和中国国家能源局关于中美页岩气资源工作行动计划》,其中提出运用美方在开发非常规天然气方面的经验,在符合中国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就页岩气资源评价、勘探开发技术及政策等方面开展合作。

      政府层面的合作虽然刚刚启动,但实际上中国企业在页岩气领域展开的对外合作早在几年前就悄然开始了。2007年中石油与美国新田石油公司(Newfield)签署了《威远地区页岩气联合研究》,2009年又与壳牌公司在重庆富顺—永川区块启动合作勘探开发项目,今年年初中石化宣布与英国石油公司(BP)在贵州凯里、苏北黄桥等地着手合作开采页岩气。张大伟告诉本报记者,国内几大油企做了相当多的努力,公司高层和主要部门负责人都曾分批到美国、加拿大进行考察。美国方面包括斯伦贝谢这类在上游勘探开发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企业也受邀来中国进行交流和技术培训。除了你来我往的技术交流,张大伟认为,可以考虑大胆地直接邀请外方前来承担勘探开发调查的具体工作。“打井不光靠技术。中石油曾经打过一口井,取出岩芯一分为二,一半留在国内,另一半让合作的美方带走,双方分别进行测试。结果我们测得含气量很低,美国人测得含气量很高,其实是我们的指标参数体系存在问题。”

      目前页岩气开采主要采取水平井和压裂两种技术。据专家介绍,我国已经基本掌握了水平井技术,但压裂技术还很不成熟,亟需国外的经验。尽管中美页岩气领域的合作大方向已定,但美国在技术出口方面仍有戒心。谈及此,张大伟对前不久赴美交流的印象深刻:“8月28日,我前往美国参加美国国务院组织的页岩气会议,会议邀请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50多名专家。期间美方组织人员去气田现场考察,我们这些外国代表坐在车里,远远驶过目标区,只能看到一侧竖立着许多井架,但根本看不清虚实。”与汽车、航天等我国经历漫长引进、消化、吸收最后自主创新的过程一样,我国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也不会一帆风顺。

      “政策优惠,技术也掌握了,但产量却迟迟不见起色,这是我担心的问题。煤层气有政策也发展得如此迟缓,页岩气会不会重蹈覆辙?”

    然而技术屏障并不是我国页岩气发展路上的唯一绊脚石。我国油气界目前基本就页岩气属于新能源达成共识,既然划归新能源,如果还沿用传统油气资源的政策势必不利于其发展。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于2009年9月开始,研究制订了关于鼓励页岩气勘探开发利用的政策,正在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中。虽然政策尚未出台,但主要思想已定,就是将同属非常规天然气的煤层气政策移植到页岩气上。张大伟对我国煤层气的鼓励政策评价很高,在他看来,我国煤层气政策无疑是全世界最优惠的:一是采气就有补贴,采一方气国家补贴0.23元到0.3元不等,如果一口井每天出几万方气,开采企业就能获得不小的一笔收入;二是国土资源部针对煤层气在矿产资源两权使用费(探矿权和采矿权——编者注)上进行减免;三是引进技术配套的进口设备关税减免等等。这样优惠的政策复制在页岩气身上,理应对页岩气的快速发展产生积极效应。

      上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就是为了缓解石油供需矛盾,而在《能源意外获利法》中规定非常规能源开发税收补贴政策,鼓励非常规气体能源和低渗透气藏(页岩气既是非常规天然气又属于低渗透气——编者注)上开发的。张大伟表示,我国煤层气政策比美国早期更为优惠,美国政府大部分的投入实际上并非补贴而是技术研发。然而尽管政策优惠,我国煤层气的发展形势却并不喜人。国家计划“十一五”煤层气的产量规模要达到100亿立方米,据张大伟透露,截至去年年底,我国煤层气利用量仅约10亿立方米,今年勉强能达到20亿—30亿立方米。我国是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同时在煤层气矿业权上也采取了宽松的政策,即允许一切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申请。“政策优惠,技术也掌握了,但产量却迟迟不见起色,这是我担心的问题。煤层气有政策也发展地如此迟缓,页岩气会不会重蹈覆辙?”张大伟认为势必要在页岩气的政策出台前摸清煤层气的经验教训,这表明页岩气鼓励政策离“瓜熟蒂落”还有一阵。

      纵观美国页岩气的发展历程,成功的因素除了技术、政策,还有一点也是我国的软肋——管线建设。美国的管线非常密集,基本上在哪找出气,都能直接进入管网。而我国管线建设滞后,目前天然气管线总长仅3.5万公里,虽有西气东输、陕京线等大型输气干线,但其他管线仍处在建状态。早前中国石油规划总院管道所所长孙春良曾向媒体表示,美国天然气管网在70万到80万公里,“像蜘蛛网一样”。我国要发展到同一水平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然而,随着我国天然气需求缺口的迅速扩大,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必须要提速。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也在6月19日举行的中国能源战略与“十二五”能源论坛上透露,“十二五”期间天然气消费比例将翻番,由目前在能源消费结构占4%的比重提高到8%。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共消费天然气850亿立方米,国内生产不足800亿立方米。中国海关总署称,今年中国国内天然气供需缺口可能达到300亿立方米。另据国内有关机构预测,2030年我国国内的天然气需求量将达4000亿立方米,而据估计届时国内常规天然气产量有望达到2500亿立方米,仍需从国外进口150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等于从目前的不足10%上升至38%。如果页岩气开发实现大跃进,缺气的问题无疑迎刃而解。不过知名能源咨询公司Wood Mackenzie 7月份发布了《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展望》,其中毫不讳言页岩气等气源会在未来二十年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但却同时指出由于挑战仍在,中国页岩气产量并不会像美国那样出现迸发似的“井喷”,而更可能将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年递增。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2-21 08:36
  • 签到天数: 290 天

    [LV.8]以坛为家I

     楼主| 发表于 2010-9-18 09: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坐沙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5-2-3 20:58 , Processed in 0.04690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