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混沌
大概70年前,图灵等科学家发现,一个复杂系统,就算是最简单的东西,只遵守最简单的规则,并且很方便用公式来表示,不用包括概率,也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现象。
啥叫“自发”呢?就是不劳别人干涉内政,俺自己就可以突变——莫名其妙地大起大落。
比如用公式模拟奶牛花纹的形成,你知道它肯定能成奶牛花纹,但花纹啥时候出现,出现后的具体形状、大小,它完全无法预测,是随机的。现实正是如此,你找不到两片一样的奶牛花纹。
遵循简单规律,演化出复杂、有规律、但无法准确预测的结果,这种动态系统,在自然界普遍存在。或者说,它就是自然。
最简单的,比如风吹黄沙,你知道会形成有规律的沙浪、沙丘,但啥时候形成,具体啥形状,你无法预测。即使放在实验室,同样的风,吹同样的沙,也绝不会组成一模一样的沙浪。同样的种子,种在同一片土地,也长不出同样的树枝。就算是一个精子与一个卵子结合、分裂,在同一个子宫孕育的同卵双胞胎,也不会一模一样。
大概60年前,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等科学家发现,在一个复杂系统中,即使某个条件只发生极微小的变化,它的影响也会随着系统的发展,被不断放大,从而对整个系统的演化,产生巨大的影响,促成完全不同的、无法预期的结局。
对这个现象,洛伦兹科普道: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混沌理论从这里生根发芽了。地球、水体、大气……都属于混沌系统。
世界上有多少蝴蝶?有多少比蝴蝶扰动小、扰动大的事物?没人知道。
好吧,总结一下,在一个复杂系统中:
首先,就算是条件都是决定性的,也会产生随机的结果,无法预测。
其次,粒子的很多行为本身就是随机的,它们的微小变化也就无从预测。
再次,每个微小变化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最终结果。
又次,每个复杂系统所处的环境也是随机的,比如水体、大气流动过的地形等等。
这就是混沌系统。交给你,你怎么玩儿?
聊到这儿, 对于量化、可靠地预测复杂系统有多难,我们算是管中窥豹了。
天气就属于混沌系统。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对地球大气,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密集广泛的实时观测,跟踪计算,我们也无法精确预测天气。
短期的比如明天哪里下雨,下多大,温度多高,准确率还算有实用价值。至于下周此时此地下不下雨、降水量、温度多少,那就只能像股评节目一样参考了。
不然,这个国庆假期的第4天,我国北方遭遇冷空气和暴雨的双重暴击,怎么会令广大游客猝不及防呢?
所以,摸清粒子们凑在一起时的行为,就非常重要了。
5、乔治·帕里西干了啥
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下,会在气体、液体、固体等不同物态间切换。粒子凝成固体,通常是晶体。晶体的粒子排列有规律。但有些时候,比如温度骤降或压力暴增,粒子快速凝结在一起,排列不规则,无序,这就是非晶体,玻璃就是一种典型的非晶体。
帕里西的研究,简单讲叫“自旋玻璃”。这里的玻璃,指的是无序性质。这里的自旋,指的是磁自旋。磁极的指向,就是它的方向。
在铁磁性物质中,磁自旋多指向同一个方向。
在反铁磁性物质中,相邻的磁自旋交错反向排列。
以上两种都有序。
而自旋玻璃,是一种特殊的金属合金,比如,把铁原子,随机混合到铜原子的网格之中。它的磁自旋方向就是随机的,无序的。
这样搞法,即使只有几个铁原子,它们也会相互干扰,彻底改变材料的磁性——找到它们的行为规律,对于理解这些无序状态下的群体行为,非常重要。
1975年,大卫·谢灵顿、斯科特·柯克帕特里克,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自旋玻璃模型,算是迈出了艰难的一步,但这些数学技巧,从物理角度说,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1979年到1984年间,帕里西引入了“复本对称破缺”的概念,应用到上述模型,给出了平衡态的解。
这一步很关键,科学家们在此基础上广泛探究,引发了统计物理深刻的发展,广泛应用在各种无序体系,包括曾经刷屏的神经网络等等。
帕里西与卡达尔、张翼成在1986年提出的KPZ方程,进一步推进了随机过程的描述。奥地利籍数学家马丁·海尔对这个方程的研究成果,获得了2014年的菲尔兹奖。
这些工作,对于研究随机现象是如何被隐藏的规则支配的,有着深刻的意义,从而,被认为是对复杂系统理论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6、真锅淑郎干了啥
在大气中,二氧化碳目前只占总体积的0.04%,而温室气体还包括甲烷、水蒸气等等。水蒸气在不同地区,低可0.01%,高可4%。同等质量下,甲烷的温室效应,可达二氧化碳的25倍。
理解了复杂系统、混沌系统,就不难理解:确定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是有多难。
上世纪60年代,真锅淑郎在二氧化碳的气候角色的研究中,领导了相关物理模型的发展。
他引入了空气团因对流而产生的垂直输送,以及水蒸气的潜热。在此基础上,简化了模型纬度——缩减为一维模型:一个垂直的圆柱体,延伸至大气层40公里......
通过不断改变各种气体的浓度,反复测试模型。得出结果:当二氧化碳水平翻倍时,全球温度上升超过2°C。
7、克劳斯·哈塞尔曼干了啥
聊他之前,我们还得回顾一下地球的复杂:地球是圆的,地轴是偏的,水体分布是随机的,地形是随机的,在不均匀的太阳辐射下,温度、湿度、压力变幻莫测。于是各地天气变化捉摸不定,而且差异巨大——这些天气加在一起的发展趋势,就是全球气候趋势。
所以,真锅淑郎那个圆柱里的天气,如果不能和现实的地球气候联系起来,就不具有现实意义。
哈塞尔曼的工作,就是运用混沌理论,把天气和气候成功地联系到了一起。
哈塞尔曼的决定性技巧,就是把天气的快速变化,作为噪音纳入计算。
受爱因斯坦的布朗运动理论启发,他建立了一个随机气候模型,证明了快速变化的大气,会导致海洋的缓慢变化。
这个模型,包含了众多噪音、信号的识别信息,就像指纹,可以被分离出来,识别它们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模型显示:自19世纪中期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40%,在过去150年里,地球温度上升了1°C。这与实测相符。
而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是人类的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