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石油网|石油技术交流|石油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1092|回复: 9

[职业规划] 一点无聊,却是人生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9-9-15 15: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现在我就在长春机场的一个角落,好不容易在28号登机口的边上,找到一个可以坐下来却连着电源的地方,来敲这一堆字。

    现今这个时代,机场里找一个给手机充电的地方太容易了,但是想要给电脑持续数小时供电,就需要化些时间去仔细找找。我就是这样走走停停的找了一个小时。之所以这么慢节奏的找一个电源口,本身却是因为我买的航班还需要大概两个小时后才追着人登机。换言之,我对于这边的交通情况陌生让我预估了过多的衔接时长。

    人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有几个事儿可以干。第一个是喝水。这个不难,现在机场都配有饮用水直饮机。但是,这个方便也让我太没有挑战就可以达成目标,喝水的需要变得不那么被自己关注。第二个是吃东西,我可能发了这个帖子就去找一个方便的快餐那里随便搞点东西来填肚子。这个还不错,现实需求,而且需要化时间来对比。第三个就是我现在干的这个事儿,找电源接口。我现在觉得这个最费时间,所以把它排在了第一。

    上一次,因为开学季发了点儿牢骚,说一句“人不过就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等死”,现在我可以把这个题目再延伸的更清楚一些了。

    我在机场不需要干什么,但是这段时间并非空白那么简单。

    但是似乎这个空白总是会被我用些无聊去填充满:人只要还活着,他的生命就是满的,只是填充物的成分之不同。小时候不懂这个道理,还以为时间会有空白。有意义的时间比无意义的时间更有意义——这他-妈-就像是说昆虫可以分“益虫”、“害虫”一样扯淡!——既然意义是自己定出来的,那么意义的有意义性自然也是自己定义的附属产物罢了,“空白”的时间里,是我们夺走了时间的意义,是我们否决了时间的意义,但是时间并非因此被“空白”了,尤其是我们隔得更久一点儿时间回望的时候。

    人对于“空白时间”的需求,有时候甚至比“有意义的时间”的需求更大、更完整。这也是你会考虑优选有固定假期的角色,有年休的角色的一个原因。经过一段高强度的运行,你也一定希望有一个缓冲期来做自我调整,而不是用“意义”把时间填的更满、更美好。

    人就是这样奇怪的动物。不总是有目的、有目标的“意义”,很多无目的、无意义的东西是我们的某种必需品和消费主体。这就是人生。尤其是承认自己是一个平庸之辈之后的人生中应该是更多这种东西。不是吗?

    听音乐、喝咖啡、网购都不是生活必需压迫出来的,至少不是物质生活的底线中的内容,但是似乎也没有人怀疑这些产业的价值和意义。不是吗?

    对于无聊也能包容,是我们这样的俗人的福气。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5-1 22:00
  • 签到天数: 455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9-9-15 21: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走停停,生活如此有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9-9-16 01: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个朋友,最近写信,念叨她遇到的职场困境。老实说,我感觉自己未必能帮上忙,但还是非常仔细的反复看了她的来信。事情也不复杂——当然在当事人心目中是很复杂的,我必须承认这一点偏差——总不过就是职场上人际关系越来越失控的纠纷。

    我最初也想帮她梳理其中的脉络,后来则选择直接告诉她我对于这类事情为何会免疫。

    在具体事务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清晰牵引着的恶兽。如果不想自己维持在原生家庭带来的思维定势框架下,最需要的是不断看清自己和不断的提醒自己。我的一个问题——说出来自己还是会惭愧——是会习惯性用离开别人去惩罚别人,用一个感情空白去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这过习惯是青春期之前就已经被我母亲训练成型了的,我最初也未必每一次都能捕捉到。后来我意识到自己在被自己的过去如此强力的牵着鼻子走的时候,就开始考虑“阻断”疗法。无论什么情况之下,我注意到自己有一种想要报复或者惩罚为目的的逃离想法的时候,我就去找个朋友抱怨,但同时却在实质性的决策层不给出行动指令。我无从克制自己的天性,但是还有基本的理智可以延缓或者拉长这个决策期。

    这次回老家,照例要见小学中学同学。要见的同学就那么两三个,都是小时候过命的交情才一直舍不得断。以前但凡回老家必定与他们一天买醉,也无分谁家谁床倒头就睡。韶华渐逝,莽撞依旧。就算是听不惯别人说八卦、就算是听不惯别人当愤青,只要是他们几个说得出,我就算是醉了也不舍得去反驳。这种克制,现在也更漫溢,倒不是延展到了别的同学,只是希望大家都少些喝酒、少些吃肉。虽则“实干兴邦、清(倾)谈误国”,同学聚会却每每都是兴邦的少、误国的多。最近倾谈也少,更没了东北惯用的吹牛成分,却总是比原来更加要关心起彼此的健康、彼此的喜忧,看起来都像是套话,但那底子已经比原来还见真情。说起孩子们都还没有找对象,大家也只是叹息一声“管不了喽”。都是做父亲的,一般心境、几样情愁;感受总是相似得不能再相似,只是他们情怯,表达起来还不及我。人能渐渐不去把一些相信的东西或者希望达到的东西拿出来表达,给彼此更多真情的空间和留白,也是这个年纪的特征罢。用同学的话来说就是:“都老末喀哧眼的了”。

    对啦,还想起一个事儿,我这个人呢,不会像很多我的同龄人一样因为怀恋而觉得自己熟悉的时代歌曲比其它时代的歌曲好听。最近找到一个林忆莲的唱片,这里边的歌曲陪我度过了大学阑尾炎手术的那段休养住院的时光。现如今听起来,虽然会觉得词曲呗都没有问题,但是还是会觉得曲风太“上海洋场”式的古旧感,甚至会觉得这些才华如果放到现今的条件可能会做出更值得骄傲的作品。就好像萨特曾经在《存在与虚无》开篇说“普鲁斯特的天才”的存在一样,就好像钱锺书《围城》序里提及丢失的小说草稿一样,就好像曹雪芹的《红楼》残出了一种意境一样,一份天分和留白也许给我们更多遐想的机会妄断出一种奇怪的美好。高中的时候,有个同学给我讲《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我当时听着很入迷,甚至笑到肚子疼,后来有幸或是不幸看到了电影,感觉也只是平常一部喜剧而已。有的填充是我们当时并未意识到的,等你有了对比才会更容易体会。

    类似的事儿就是读书。我一直都觉得中国现代文人缺乏起码的文人精神,刘慈欣自不必说,就算是路遥、陈忠实、莫言、霍达这样的顶尖儿人物,也在浪费他们的天赋而没有给当世做好一份“社会秘书”的标准记录。才华是常常被有才华的人误用,这才是社会最大憾事——就像梭罗《瓦尔登湖》批评的“以做好事的出发点而做成的坏事散发出尸体般的恶臭”——我只能是掩住口鼻匍匐前行,像逃避火焰和毒烟一样作最快速的离开;现在想起来,大不过就是我们这一段历史在后人眼中开了天窗儿,怎么也看不懂,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必须要承受的,我们不配有份记载让后人凭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9-9-16 10: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耶鲁大学出版《瓦尔登湖-全注解版》
    Walden_ A Fully Annotated Edition Yale 2004.zip (2.13 MB, 下载次数: 29)

    很多想法,我觉得先贤已经说的再直白不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2-2-17 14:52
  • 签到天数: 247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9-9-16 18: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派的鲜亮饱满和国画的留白我都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1-21 20:49
  • 签到天数: 151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9-9-17 2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郝老师的感悟很接地气!!挺有味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9-9-25 10: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懦弱,如果写成诗篇,应该会很好看。

    我是个骄傲的人,骄傲的人总是很懦弱。有些东西很敏感,别人碰不得或者碰不到,藏在心里。

    年青时只是一味轻狂,以为看透世事,以为做对了就万事可做。到最后每次做事都会发现其实这世界里所有的事情都不是自己在做,都是需要自己推动着别人在做。年青,就以为拿一把片儿刀可以闯荡世界、挥舞拳头就是人生。到最后,却发现人不是用来杀的,而是用来喻的、用来愚的。自己没有高度去提领众生、也没有信心玩弄众生,过的平凡,却不入别人的眼。

    想平凡,其实并不容易。

    生活中,我是个崇尚简约主义的人,只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计成本的投入,而其它方向则能省尽省。我家没有装修,一直都是直接在灯座上旋进的节能灯泡,也没有露台花园——我家有个一百平的露台,只是女儿小的时候一起在上面烧烤。

    但是,这些自己的事情也不容易坚持。亲友们一来家中,就看到沙发已经老旧。抬头看看灯,露台想看看风景,都不免要多句话。

    我很理解,大多数人在家的布置上不可能像我们夫妻这样随意:化很大的精力挑选书架,堆满了书,却没有在书房里放置桌椅。——确实很奇怪,我的书房应该有二十几个平方,一整面墙的书,快要顶到棚顶,却只有一块旧的羊毛地毯丢在地当中。只因为我们俩平时看书都是在客厅或者卧室。客厅我们也有几个小书架,放在楼梯口和客厅转角儿,放一些随时想要翻看的书,省的楼上楼下的跑。最初只是找个桌子堆着,后来接连买了几个简易架子,但堆放却仍然是随意的。

    刚刚来家里的客人肯定会觉得客厅非常凌乱,而楼上却非常空旷。其实,完全是因为我们很少有客人来光顾,我们的家居状态只是考虑到了满足我们一家人而已。客人们中很多人都是擅长交际的,他们会叹息我们把一个好房子给折腾成了这样,也会善意提醒我们提升一下品味。

    听了,心里有些不一样的感受,却不会像年青时那么冲口而出。

    家的装修,本身是私事,但经常需要招待客人的人却常常需要考虑客人的感受。

    在我们每一位的心中,也有个家,也有客厅,也可能需要有客人来光顾,也就不免有时候需要考虑考虑客人的感受。有些人,甚至完全依据客人的喜好来调整自己的客厅、书房、露台,还有为不同客人准备的不同感受的沙发和WiFi。我从心底不想这样做,我的心里也从未希望有人能走到多么深入,但是在客厅的范围还是要尽量给别人一个座儿、一本书、一杯水。有些客人好奇,就会觉得我的房子大,东张西望,“有露台吗?”“是跃层吗?”“你还有书房吗?”虽然大致的回答肯定都是“是的”,但也没有真的动心思要他们每一个房间都看看——“倒不如请你看看我的储藏室,里面都是我们家吃饭的米面油菜”,看着客人一脸的惊愕,我心里的窃笑和自我感受的懦弱直接刺向自己。

    我不想把自己展示给别人看,尤其是我不喜欢的人。你爱怎么想我是你的事儿,请放在你自己的客厅而不要丢在我的卧室——我胆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9-9-27 14: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oseph 于 2019-9-27 14:10 编辑

    人有所长、必有所专。

    我结交了一些私人老板朋友,没有什么利益往来,单纯都是气质相投或者交流通畅。

    这些人身上,我经常可以映照出自己的短板或者自己可以提升的空间。就说一个问题:取信于人。

    取信于人,并非要骗取别人的信任,而是要持续的让别人能够在自己推动的事务前更有信心去做,这一点对于团队主管非常重要。许多老板都有极好的素质可以从多个维度同时来收获别人的信任。

    几个习惯,我对比自己,感受极其强烈。

    一、及时认错。遇到自身问题时马上下结论认错,然后提出自身的整改意见。越是有能力、有自信的老板越有这种气度在认错方面走在我们前面。其实及时认错就可以及时止损,认清自己的现状才能从现状启动新的部署,新的措施。

    二、目标清晰。无论是推进事务还是整改事务,老板从他们习惯的角度都能找到最需要解决的肎节儿所在。他们对于目标的专注度是我们最最需要学习的,很多我认识老板都谈不上真的有多聪明,——即使他们以为自己非常聪明,——但是无疑他们比我们更加睿智:他们非常知道优先级和利益取舍,他们非常明确自己要达成的目标在什么方向。

    其实很多基层人员都擅长“低头拉车”,缺乏的就是这种“抬眼望路”的能力。一个项目运行,最重要的是达成目标,实现交接双方的双赢。对于双赢的节点和肎节儿,我们很多基层人员却缺少足够的重视和明确的把控力。更多情况下,基层人员会错把应付上面的审核或者交接方的审核当成自己的工作目标,——我目前看到很多地方都有这个通病,——从而丧失了对于终极目标的方向感。例如,为了一个分支任务的完成指标而舍弃整个项目目标完成的节奏,或者是为了一个具体实现的达成而浪费过多的团队协作成本,等等等等。

    好一点儿的老板,会提携员工,会指出方向,提醒进步程度;差一点儿的老板,就只能是吆喝和谩骂,不会反馈有效信息了。但是无分好坏,他们对于目标其实总是很清楚的,他们的差别仅仅在于培养其他人的方式和效率上。如果我们能拨开这些浮云看清他们看待目标的本质,我们就会更容易看懂他们真正短板和真正希望别人介入的方向。有些老板,你按他的做他会骂,你不按他的做他还是会骂,我见过。不是他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很多情况下只是他不擅于沟通或者羞于直说。无分那种老板,对于能够弥补团队短板,尤其是自己短板的员工,老板都是非常倚重的。

    三、操作直接。事情可以五分钟内解决,他一般无分大小马上就著手解决;只有那些需要更长时间去处理的事务,他才需要考虑留存在手边儿不停提醒自己。我们常常没有这种能力,就像一个顺次的单线程读入装置,先来的必须先走,后来的总是需要排队。而老板似乎永远处于多线程并行状态。他们操作中也
    尽量简化步骤,能交给别人处理的事务马上分派出去,能在讨论中解决的问题马上组织开会落实。

    我跟他们学习,所以即使现在暂时在国企,也坚决执行此前一个老板明确提出的沟通原则:“紧急事务:能面谈,绝不电话;能电话,绝不邮件。日常事务:翻过来。”这种沟通,会减少很多反复过程,让沟通变得更紧凑。

    很多事情,沟通上绕来绕去才导致很多无序沟通和混乱的会议。我在很多公司都看到过不会开会的主管,他们的业务能力很超群,但是他们的会议管理能力映射出他们的群体管理能力甚至可能还不如其部属。

    四、问题优先。很多团队有个恶心的恶习,遇到问题就开始责任优先,先问责。但是我遇到的老板普遍不是这个思路。这个时候确实需要经验和情绪控制力。他们总是先把问题摆出来,跟大家交代清楚,看看大家的思路,然后尽快统一出团队可以认同的攻坚策略。凡是解决问题之前就开始翻账的公司,运行效率必然低下,而且极有可能并不需要真正的绩效考核来推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9-9-28 10: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oseph 于 2019-9-29 09:00 编辑

    我有本旧书摊买的狄更斯。

    forum.jpg

    有可能比我年纪都大。

    IMG_3792.jpeg

    书的上沿儿,还残留着当年精装本的金口,但是侧面和底部反而都没有了。我想了很久,觉得没准儿这是灰尘的贡献:书在图书馆的某个角落里落灰,最后其它部分的金口都氧化脱落,偏偏是覆盖着灰尘的部分残留了更多原味。

    有些时候,人生也是如此。

    【图片上传失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 00:20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楼主| 发表于 2019-9-29 14: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昨天的话头儿】

    我最近一直很为分配给自己的工作站起急。这台Dell Precision 7920简直堪称“垃圾中的战斗机”——很多很多年以前,在国产手机还有一个叫做“波导”的品牌的时候,它的广告“手机中的战斗机”(引用经典会暴露年龄,幸亏大多数人不会在意这一点)——最高峰一天之内就死机三次,而且是每天必死。

    如果用这台2019年2月28日出的Dell去对比五年前的MacBook Pro,硬件参数甩对方十数条街,但是使用专业软件的性能却好像只配给人家提鞋。

    Dell
    11.png 22.png
    Apple
    01.PNG 02.PNG


    这就让我想起点子无聊的事情。

    二十多年前了,我想帮我哥攒一个电脑,找来找去给他配了个当时还算有点名气的“方正”。也有同学攒机器,那个年代,AMD还只算地摊货,很多CPU可能价格都不到Intel的一半。那个时候只有集成声卡,还没有集成显卡,nVidia也还没有什么名气。最热门的显卡叫“巫毒”,最有牌子的ATi还远没有被AMD吃掉。所以单纯从性能指标来看,很多同学攒机器都远好过我哥那一款品牌机,除了偶尔发热。再过两年,他们的机器就开始淘汰,我哥那个破机器却奇迹般的活了过来,甚至好好的装上了Windows 98,一直稳稳的看别人新机迎接了xp跑了几年,跑不动越来越大的系统——他那款机型的超大硬盘6.4GB,内存高达64MB。

    不是哪个品牌的主题,而是说我们起点可以不那么高,只要我们各个部分匹配一致,也许性能才会获得最大限度的发挥。外国人喜欢讲一个木桶短板的故事,就是最短的一块是木桶最大的容量。其实还不是这么说,团队合作,如果细细品,只要有那么几块木板拼凑的时候老是对不起来,麻烦才是更大,连一滴水都盛不下。

    ESSCA当年初创,各个都不是什么菁英,甚至还可以更不客气的说,其实当时对于静态模型的理解还远不及现在各个大学里在读的研究生。只是那个时候,不仅仅是我们自己水平洼,整个行业都还没有起步,四处都是洼地。好处在哪儿,我们当时真的聚集了一批爱学习的同事,真的愿意从自己的经历中摘取为这个小团队贡献的各种可能。我们肯定没有形成多大一片水潭,但是我们都在努力成长并努力维持同事的共同成长。

    好了,说回Dell这个事儿。真的是黑悲催的事情,但是却不完全是个坏事儿。

    怎么说?

    重新学习了很多系统、硬件知识不说,因为想要考核新装系统会不会再次睡死过去,我还安装了Python在上面继续学各种小技巧,甚至学着安装foobar去听听音乐。让自己更新知识,说起来容易,真的做起来甚至比全新学更难。——我高中的老师喜欢说“夹生饭不好吃”——如果没有某种因素作为借口,可能在一些东西上停滞不前也是常态。Dell给我的就是这个感觉,它开启了一个借口,让我被迫去搜索所有新硬件、新架构的信息和知识,尝试用各种我能想起来的东西去测试它、去挑战它。上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还是八年前我的第一个MacBook Air,那时候我还没有到四十岁。

    对抗年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尤其是你到了我这个年纪的时候。我不是开玩笑,像我一样愿意为很多小东西持续非常心力的老人并不多,大部分也并非他们倚老卖老,而是人群社会给他们的定位让他们选择屈从。

    就像我岳父,是一个执拗的老人。有很多时候他执拗于他作为这个年纪的人应该执拗。

    ——很荒诞,是不是?其实不。其实没有什么荒诞的,我看到很多年青人在给孩子选择教育机会的时候的盲从和惶恐,是什么让他们明明知道学校的教育已经基本丧失了让孩子学会生存技能的职能的前提下仍然趋之若鹜?若你一个一个问过去,他们都很明白学校给的培训是多么无趣、多么扼杀他们孩子残存不多的灵性;但是他们也都会给你很多基本类似的“没有选项”的理由,甚至只是希望最近“不要去想那么远,先把学上了再说”。

    也像我一个朋友,说起社会弊端他会头头是道,希望社会立时能够更加公平;但是当他需要买票或者办个准入的时候,他会掉过头来夸赞黄牛“真是社会的润滑剂”。

    人不是想不透自己的处境,只是很少人在想明白以后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他们把处境看成是一个背景,然后力争的不是杀出背景,而是让背景跟自己去和谐共处——这种和谐自然也只能是他屈从于背景,而不可能是背景顺应了他。

    人们肯定也在这样看我,一个行将五十的老头儿,能干点儿什么?能想点儿什么?我都理解,只是我却未必能够像他们猜测的那样去想我自己的事情。不是我这个人多超然,更不是我这个人多成功。恰恰相反,正因我还不超然、正因我还不成功,我才不愿意把更多生命交付给别人去品评。我存世的时间肯定无多,那么我有限的生命为何还要为他们的眼光拖累?我既然是每一步都在迈向死亡,那么还有什么别人眼光可以阻挡我冲向自己要冲向的方向?

    我女儿小学的时候,她同学就会跟她说我是一个“好奇的小老头儿”。一晃十年有余,老头儿自然更老、好奇心更炽,脾气未必涨、但雄心不敢泄。我已经准备肩披重重灰尘、身侧绝望兵士,望望手中兵刃、擦擦身上伤痕,赴死。实话说:也没有什么不同,你躲的再远,也不过是顺着人流多熬一日,多熬那一日也只是多活给了别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阳光石油网 ( 鲁ICP备2021003870号-1 )

    GMT+8, 2025-1-4 00:34 , Processed in 0.05151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