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两个推论,它问题出在哪呢?就是集合没搞清楚。
“活人”、“有生命的”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也就是“子集”,“小狗”也是“有生命的”子集。
子集可以同属一个大集合,但不能因此把两个子集等同起来。所以,这里的逻辑规律是:A属于B,C也属于B,不能得出A=C。
也就是说,你要是懂一点逻辑常识,只要听到有人这样推论:A属于B,C也属于B,所以A是C,你不用知道事实是啥,也知道,这个推论是无效的。
为了保证推论有效,人们发现、制定了推论的规则和方法,这就是逻辑学。
在一般的讨论、交流中,总会涉及到推论,而无效的推论随处可见。我们说,这种推论不符合逻辑。
那么合乎逻辑的推论都包括什么呢?一般讲,主要有三种:归纳、溯因、演绎。
这三种,推理有效的强度不一样。我们一个一个看:
归纳推理。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先归纳个别现象:海龟用肺呼吸、蛇用肺呼吸、鳄鱼用肺呼吸、蜥蜴用肺呼吸。
再综合:这些都是爬行动物。
最后猜测推广:所有爬行动物都是用肺呼吸的。
这就是归纳法。
值得注意的是,归纳法有时不一定就能得到正确结论。比如:
归纳个别现象:狮子在陆地上,兔子在陆地,大象在陆地上,人在陆地上。
综合:这些都是哺乳动物。
如果据此推论:所有哺乳动物都在陆地上。这就错了。鲸鱼、海豚、海豹也是哺乳动物,它们却主要生活在水里。
生活中也有大量案例告诉我们,归纳不一定靠谱。
比如一个女神,从婚前男友的表现看,他前年对我很好,去年对我也很好,那么,可以归纳他将来也会对我很好。结果结婚后,一直遭受家暴,想换还换不了,别人还不好干涉。
比如一个P吐P,他1月份给你利息,2月份给你利息,3月份还给你利息,你归纳推测,4月份他还会给你利息,结果他人去楼空,卷走了你的本金。
溯因推理。简单讲,就是根据规则,追溯结论和现象的原因。
比如,我们知道,如果下雨,会弄湿草地。那么,我们看到草地是湿的,就可以溯因:那是因为下过雨。当然,这得排除有人浇水等其他因素才行。
医生给病人做诊断,通常使用这种推理。比如你拉肚子了,医生就会从最常见的原因出发,追溯可能的原因,比如问你吃什么了,有没有可能变质、洗没洗干净、有没有过敏等等,或者干脆做体检,找出可能的原因。
溯因推理的有效强度也一般,需要像福尔摩斯那样,有能力排除不可能,剩下唯一的可能。
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用已知前提推出未知结论。
演绎推理的基本形式是三段论。因为结论就隐含在前提之中,演绎法能够将其推导、分析出来。所以如果前提确定,那么结论就确定。换句话说,如果前提为真,则结论必然为真。比如:
大前提:凡是人终有一死。
小前提:柏拉图是人。
结论:柏拉图终究会死。
这个三段论,前提属于全集,包含了全部研究对象“人”(凡是、所有)。如果在此基础上,考虑“部分有”、“部分没有”等情况,大概有256种三段论。但有的形式是无效的。比如:
大前提:所有健全的猫都有四条腿一条尾巴。
小前提:你的狗有四条腿一条尾巴。
结论:你的狗是一只健全的猫。
在这256种形式中,人类确认其中19种在逻辑上是有效的——也就是:如果前提正确,那么结论也一定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