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受全球性通货膨胀输入因素、国内资源要素成本推动因素、农业生产增速下降因素和价格翘尾因素的影响,2008年我国将继续面临较大的价格上涨压力。
一、全球性通货膨胀输入因素
自去年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出现了物价大幅度上涨的情形,燃油、食品和许多消费品价格都在上涨。在“金砖四国”(BRICs)中,2007年巴西CPI上涨了4.5%,俄罗斯上涨了9.4%,印度上涨了5.2%,中国上涨了4.8%。在发达国家中,美国CPI达到2.8%,欧元区CPI也上涨了2%以上。
其一,全球化所带来的工业快速增长和需求增加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和大宗商品紧张,在流动性过剩和美元贬值的情况下,价格持续上扬。2007年春季以来,国际油价显著上涨,高峰时期原油期货价格已经超过了100美元/桶。由于2008年全球石油总需求仍将稳步增长,因此2008年油价仍将在历史高位震荡运行。目前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达47%,由于中国正处于重化工业阶段,同时资源耗费严重,未来原油进口仍会保持高速增长,因此高油价几乎成为中国无法避免的刚性开支。
其二,受石油价格高企推动的谷物燃料化以及新兴国家粮食需求上升的影响,近期国际粮食价格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这次的食品价格高涨,不是出现在供给不足之时,而是出现在全球粮食产量创新高之际。空前大丰收之所以无法抑制价格上涨,原因在于,美国乙醇产业发展以及许多新兴国家需求上升两大根本性变化改变了世界需求。2000年美国的乙醇生产消耗了约1500万吨玉米,而2007年这个数字猛增至8500万吨左右。美国是世界头号玉米出口国,但如今其生产乙醇的玉米消耗量已经超过了玉米出口量。由于玉米是饲料,随着其价格攀升,牲畜和肉类价格也水涨船高。又由于美国农民为了分享生物燃料带来的财富,把大批原本用于种植小麦和大豆的耕地转而种植玉米,减少了小麦和大豆的产量,推高了其价格,2007年国际市场上小麦和大豆价格都上涨了70%以上。谷物燃料化的结果是,2007年美国的玉米产量高达3.35亿吨,增长25%以上,而其他作物则为玉米的大幅增产付出了代价。理论上说,政府既可以支持某个项目,也可以撤销支持。但面对当前的石油价位,美国政府急于发展替代性燃料,因此美国政府不再支持乙醇项目的可能性很小。作为粮食的净进口国,中国近年来虽然采取了大量的支农惠农政策,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粮食连续4年丰收,2007年突破了5亿吨,但中国受国际粮食价格的影响仍然十分显著。由于粮食供给受诸多限制,无法对需求快速增长做出快速而充分的反应,因此,在饲料、食品和燃料需求爆发式增长的情况下,粮食供给的丰收仍然不足以弥补需求的更快速度增长。联合国粮农组织2月13日发布的报告指出,2008年世界粮食产量有望显著增长,但大部分谷物价格仍将保持在创纪录的高位,有些谷物价格甚至仍将继续上涨。
二、国内资源要素成本推动因素
前几年,由于我国劳动力相对过剩及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阻碍了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向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的传导。去年以来,一方面我国劳动力的成本开始逐步有所上升,另一方面一些企业依靠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在下降。今年《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力成本将有所提高。这些因素在短期内也将促使上游产品价格向部分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的传导,加大消费品价格上涨的压力。
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以及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有所加快。2008年3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3%,与此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0%。因此,今年我国将面临着工业品出厂价格以及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双重压力。
三、农业生产增速下降因素
2004年至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分别为10.1%,10.4%,11.6%和11.9%,速度不断加快,与此同时,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却在持续下降:2004年至2007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分别为:6.3%,5.2%,5.0%和3.7%。其中200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大幅回落了1.3个百分点,这与2007年我国肉类、蔬菜价格显著上涨是密切相关的。
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加大了对生猪饲养等环节的补贴力度,但全面恢复供给还需要一个过程。今年初我国多个省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要扭转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连续四年下滑的局面,难度很大。
四、翘尾因素
翘尾影响将是2008年CPI涨幅难以显著降低的重要因素。2008年上半年CPI上涨中翘尾因素的影响将高达5.0%,虽然下半年翘尾因素的影响将下降到1.8%,但全年平均仍将达3.4%。
给定翘尾因素的较大影响,今年CPI上涨水平将主要取决于新涨价因素的高低。受翘尾因素高企影响,即使没有任何新的涨价因素,今年上半年CPI上涨也将高达5.0%以上。如果今年全年新涨价因素为1.5%、2.0%、2.5%三种可能性的话,再加上3.4%的翘尾因素,则今年CPI上涨将达到4.9%、5.4%或者5.9%。总之,今年全年CPI上涨将呈现出高位徘徊、前高后低的运行态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