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4-1-11 00:20 |
---|
签到天数: 38 天 [LV.5]常住居民I
|
马上注册,下载丰富资料,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阳光石油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x
今天看到LinkedIn上发的一个帖子,“Chinese Are Working Hard, But Are They Working Smart?”
我更感兴趣的是来自一个中文名字“莫睿”的老外,Morry Morgan的话:
There are a number of reasons why productivity is lower for a Chinese worker:
1. Engagement is low, often due to poor working conditions and bad leadership;
2. It's university or nothing. There is no apprenticeship program to develop true professionals;
3. Proactive behaviour is not taught in schools, and so employees expect to be told what to do.
My firm focuses on improving 1 and 3. As for 2, that's up to the government to introduce.
虽然这不是问题的全部根结所在,但仍然是我一直都感受颇深的一部分。
中国人不是不努力,也不是不聪明,更不是没理想,但是确实是有时候不足够优秀。这位“莫睿”老兄看得极准确,我们中的绝大多数在学校确实没有经历过很好的proactive behavior训练。
我们甚至可能没有学习过《组织行为学》这样的基础课程。一篇专门探讨proactive behavior的论文,由Thomas S. Bateman和J. Michael Crant纂写,发表于1999年Business Horizons上更为仔细列举出了一些细节:
1、Scan for change opportunities(搜寻改变的机会)
2、Set effective, change-oriented goals(设置现实的、改变方向的目标)
3、Anticipate and prevent problems(预见并预防问题)
4、Do different things, or do things differently(做不同的事或者用不同方法做事)
5、Take action(有行动)
6、Persevere(坚持)
7、Achieve results(成就结果)
在这样的对比中常常看到我们存在不小的差距,至少危机意识不足、解决方案单一、习惯放大局部、容易安于现状都会让我们在与此类人群对比中处于下风。甚至从传统家庭带过来的完全是相反的行为模式:谦卑自律、麻木刻板、缺乏热情、工作只是养家糊口......等等等等。
是的,我们很努力,但是仅仅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我此前曾经发过一个帖子说明我不建议中国员工一味把努力作为卖点,因为过于“努力”也可能只是证明我们不足够“高效”、不足够“积极”、不足够“灵活”。现在,我觉得更有必要把这样的观点说得更大声些:我们要先积极工作,再努力工作!
所谓积极,在本文中对应的就是Engagement,这不是只时间上的付出,而是精力上的投入、热情上的投入。名人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同样认为,兴趣是最好的Mentor。兴趣可以让我们更主动、更坚持、更灵活的去解决我们面对的问题。
也曾听到很多年轻人跟我抱怨,他们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方向。怎么办?我会想起很多年前听《七个习惯》里说一个男人说他已经不再爱自己的妻子了,问史蒂芬-柯维该怎么办。柯维说:去爱!男人说:可是已经不再爱了!柯维说:去爱,去爱,爱是一个动词!当你用一些行动去表达你就在试图改变你自己的现状。其实我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时候也一样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也曾经梦想着要做“更伟大”的事业、“更有趣”的事业。但是即便是自己不喜欢的事业中也有让自己喜欢的某些侧面,从这些侧面开始逐步深入,逐步调整自己。你就会发现自己渐渐的喜欢上了自己所工作的领域,进而你就会发现自己在相同的时间段内必然比那些不那么喜爱工作的人收获更多。然后就更投入。然后就更多回报。
这个过程有点像原子弹的链式反应,由任何一点激发,你都可以让整个自己产生超过你预期的威力。
Work smart,我没有照字面去翻。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在有了积极的成分以后才可以考虑的事情。
很多中国聪明人,他们聪明到要突破底线去谋取一个临时的成果。这个聪明只能用引号去否定,这个聪明只能让人觉得他们其实是“不入行、难成大事”,很多这个聪明毁掉了很多这样的聪明人。
我们做工,其实并不需要如何聪明,尤其是在现在分工如此精细的时代。只要我们理解了我们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分支目标的关系,掌握了工作目标所需的基本步骤和参数,一切就都是流水线而已。那么,为什么还强调灵动呢?就是希望我们有更好的方式或者更好的参数能够提升成果的质量或者降低成果的成本(包括时间、人员和物质等多个方面)。
中国传统的领导喜欢像带兵那样管理属下,讲求的是“思想一致”、讲究的是“敢打硬仗”。但是从企业的原创能力来说,允许属下在提交成果的具体环节上有个体自由度会创造出领导难以估量的多样性。这些多样性中必然有些是失败的,但是肯定有一些是可能超越领导或者“老祖宗们、老前辈们、老权威们”原设计的东西。如果能及时保护和发现这种苗头就有可能制造出突破,形成更加良性的循环,带动整个公司文化的提升。设计好逐步放开也可以改变中国传统的“一抓就死、一放就滥”的“Engagement low”的问题,最终也可以让员工在自我更新中给公司创造额外的财富。
说直白点儿,我们要培养我们自己成为一个职场的成年人,而不是听令的儿童。That's it!
|
|